云南精准扶贫的曼等尝试

18.08.2015  12:04

   话题

  精准扶贫与一般扶贫工作相比,不仅需要创新扶贫思维与扶贫举措,更需要创建精细化的服务机制、过硬的工作作风。景东彝族自治县曼等乡创建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精细服务管理机制和扶贫措施,科学扶贫、有效扶贫,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声音

  “在‘常务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下,贫困群众的观念变了,行为模式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变了。”“如果曼等扶贫精神和曼等精准扶贫尝试在全县得到推广,那么景东全县4.7万贫困人口在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将大有希望。

   向贫困宣战:曼等“不慢”曼等“不等

  曼等乡是国家级贫困县景东彝族自治县下辖的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山区乡。该乡地处距离县城120公里的无量山区,通油路前从县城到乡政府需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全乡16741人由汉、彝、傣、白、满等14个民族组成。截至2013年,全乡有贫困人口2029户6429人。

  因为区位偏僻、交通不便,以及人口素质偏低和“九山一面坡”地貌特点形成的坡陡、箐深、缺水等恶劣自然环境,使曼等的扶贫工作困难重重。而封闭环境中形成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的“贫困文化”,也使曼等乡贫困群众长期游离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之外。

  2013年以来,曼等省级定点挂钩扶贫单位省司法厅与景东各级党委、政府,在深入总结多年来扶贫工作得失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扶贫思路、扶贫管理、扶贫模式和扶贫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因户施策,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精准扶贫模式和以“常务家长制”为核心的精细化服务管理保障机制。

  这种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机制的注入,为曼等的扶贫攻坚工作增添了强劲活力。“执着担当,敢为人先;曼等不慢,曼等不等”的曼等扶贫精神,使全乡扶贫工作气象一新,脱贫致富步伐明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