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籍第一个中共党员王复生

31.12.2014  19:39

      □ 大理州中共党史学会

      王复生(1896——1936),原名王濡廷,字涵万,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人,是王德三的胞兄。

      1912年王复生考入云南省立大理第二中学,1916年底被北京高等师范体育专修科录取,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后升入法国文学系。他在认真学习和了解西方各种学说的同时,逐步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成为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列主义的学说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19个发起人之一。王复生积极投身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于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籍第一个共产党员。根据党组织的决定,王复生于1922年3月和1925年8月,两次深入陕北传播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9月,王复生赴东北,以教师和《黑龙江民报》社长兼主编的身份为掩护传播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国运动,重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党组织,并任支部负责人。1936年6月王复生被日伪反动派抓捕,8月15日在齐齐哈尔英勇就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40岁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王复生在北京大学期间对理论专著的研究,为马克思理论在中国迅速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北大求学期间,王复生苦心钻研各门学科,翻阅了大量的中外文献,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和学术见解,且在元曲上有了独特的造诣,他在日记中写道,“近读《元曲选》,觉吾国文学思想观念与彼方(指西方)大异,西洋思想固应当积极介绍灌输入国内学术界,而本国思想学术不容一笔抹煞。大有推阐之必要。”在王复生的日记中可以体悟到,他不仅对元曲有独特的认识,而且对中西文化有了正确的评判和分析,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性。在北大学习期间先后认识了李大钊、邓中夏、陈独秀等革命先驱,王复生加入李大钊带领成立的马克思研究组织。由于王复生是法文系的高材生,在组织里担任起法文的翻译工作。王复生独特的理论不仅在中国的文艺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现当代中国文艺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用法文翻译的文艺理论,让革命先驱和革命青年对外部世界有着明了清晰的认识,给革命者们借鉴和参考外国经验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马克思理论在中国的迅速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复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相应地带动了一批北京、云南、陕北、黑龙江等地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充了革命力量。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首先在上海建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重要作用。1921年王复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籍第一个中共党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王复生革命的决心,尽心尽力的做好组织委派的各项任务,积极投身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工人运动的工作,是北方分部一位得力的工作者。

      王复生的革命理论和革命意志不仅影响了北京革命青年,而且他的思想还传播到了他的出生地云南。王复生把自己在北京学到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以书信的方式与其弟王德三保持有紧密联系,且寄予其弟《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在王复生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王德三和王馨廷两兄弟都积极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同时,由于三兄弟的书信的交流,使得最新的革命思想能快速到达云南边远之地,在王氏三兄弟革命思想的影响和宣传下,得到了无数云南革命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带动了云南一大批革命青年加入共产党,云南刮起了前所未有的“革命风”。王复生到达之地,必定会给当地带来一些先进思想和理念。之后,受党组织的派遣王复生到达黑龙江,并于1934年夏与当地革命青年金巴来、金建硕取得了联系,根据上级指示建立齐齐哈尔党组织,同年10月发展党员20余人。在这一过程中,王复生还通过当地的报纸、杂志等宣传革命思想,积极地发展党、团员。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北京、云南、陕北、黑龙江等地青年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充了革命力量,为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革命基础。

      王复生在陕北地区宣传马列主义,创建党团组织和开展革命活动,为党中央在陕北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思想觉醒最早最快的场所。1922年3月王复生经杨钟健介绍,到陕西华县咸林中学担任国文教员,王复生利用教员的有利身份,在咸林中学积极开展马克思理论和革命思想传播的工作,并先后结识了陕西早期革命者魏野畴等多位革命青年。王复生与魏野畴等利用每逢华县农贸集会、重要节日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就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唤醒民众思想的各种活动,还组织学生排演宣传革命思想的各种节目,游行活动和节目表演,以此唤醒人们的革命意识,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同年八月,王复生和当地革命青年在陕西建立了党团组织,革命力量得到了汇集。同时,王复生为了不断壮大革命队伍、扩充革命力量,经常徒步20余公里与在渭南一带进行革命活动的赤水职业小学校长王尚德开展政治方面的讨论和交流。王复生此举加强了华县和渭南的革命合作,使革命力量扩充到了陕东的渭南、华县、固市等地,对后来陕西发动的渭华起义,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渭华起义的成功,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刘志丹同志吸取了渭华起义的经验教训,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地创建了西北工农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根据地成为党中央、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战胜日寇、解放全中国的根据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无数革命青年、无数革命先烈心血和生命的累积的结果。王复生在陕西的党团组织的建立对后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革命胜利奠定了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

      王复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执笔:李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