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彩玉成文化旅游新亮点

28.04.2015  13:54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石林彝族自治县神奇美丽的山山水水。大小石林、乃古石林神奇的喀斯特地貌是石林的象征和旅游业响亮的名片。近年来,石林县不断挖掘资源,培育新产业,石林彩玉成为该县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彩色宝石”出石林

石林彩玉是石林的玛瑙、水晶、碧玉的统称,主要成分为微质二氧化硅、铬、锰、铜、铁、镍、钴等元素,颜色以红、黄、青、白、黑为主,呈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状,广泛分布在石林县大可乡境内,储量丰富。石林彩玉质地温润细腻,色彩绚丽多彩;纹路变幻莫测,意境神韵,有的如春山初绿、夏日荷塘,有的似秋山洒金、冬日雪景。

五六年前,开始有各地的石收藏爱好者到大可乡收集挖掘彩玉,甚至有客商高价收购,石林彩玉开始为人所知。3年前,大可乡彩玉加工开始起步,部分农民专门从事彩玉挖掘和加工。经过几年发展,石林县城如今已有近百个商户从事彩玉的销售工作,100余人从事彩玉雕刻创作,出现了凤云商贸、天润工贸等集彩玉加工、展示、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淘彩玉奇石、买彩玉挂件也成了市民和游客的时尚选择。目前,石林彩玉文化产业年产值达600万元,产品除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省份外,还有部分出口到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政府扶持打造新品牌

为把彩玉打造为石林文化产业的新品牌,石林县制定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扶持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彩玉产业发展。

去年5月,省文产办下发了《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把金、木、土、石、布列为民族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重点。石林县结合自身特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布产业和石产业,布产业主要是彝族撒尼挑花刺绣,这一工艺2008年被列为国家非遗项目。石产业主要打造石雕工艺品、石林彩玉和石林石画。全县每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产业资金,用于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

连续3年来,每年火把节期间,石林县都组织彩玉展览,据石林县观赏石协会理事长苏建康介绍,去年火把节期间,石林县设了5个彩玉展览,分别是彝族第一村观赏石展、石林精品石展、美邑石奇石文化展、古玩奇石书画展和彩玉展销一条街,所有商户都免费入展,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当地群众参观,仅彝族第一村这个展览,参观人数就达20万人次左右,交易额近50万元。县文产办去年还组织天润工贸等彩玉生产销售企业参加文博会等省内外大型展会,宣传石林彩玉。

4月23日,县人才办、县工会等单位主办了首届彩玉加工雕刻创作大赛,来自全县的彩玉加工师、雕刻师展开竞技,共同提高彩玉加工水平。

龙头企业带动促发展

2013年,石林凤云商贸公司投入200万元,完成石林汇展中心土地规划平整、水电路三通和石林彩玉生产加工销售区的设施建设。目前已有45户彩玉加工户入驻汇展中心,两年内免费使用商铺进行彩玉加工和销售。

在凤云商贸有限公司为石农们免费提供的小作坊内,石农洪福生每天都要制做出10多件彩玉成品。洪福生告诉记者:“在这里,遇到街子天,每天可以卖3000多元。

去年,石林石文化开发促进会与石林汇展中心先后举行了3次以彩玉为主的奇石、根雕、字画博览会,展品2000余件,销售额达到1500余万元。除此之外,在火把节和国庆节期间,还定期举办“石林彩玉博览论坛”,以汇展及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不断提升彩玉加工的技能技艺水平。

为拓展电子商务,凤云商贸公司还设立电子商务部,创建了官方网站,在淘宝等网站开设网店,集中销售彩玉摆件、挂件等。

小石头”做成大产业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组织专家考察组,已先后4次对石林县内彩玉分布、产量、质地以及加工业现状做了初步考察。

在石林石产业促进会的推动下,形成了石林县彩玉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石林石产业促进会会长丁凤云表示,将通过打造石林彩玉品牌,使彩玉产业成为该县文化产业的重点特色产业,力争实现今年石林彩玉年产值达2000万元、明年到4000万元、2017年产值达8000万元的目标。让“小石头”与“大石头”一起,推动石林旅游产业发展。

据了解,彩玉产业3年行动计划通过加强对现有规模企业的引导,注重发挥示范效应,建立健全彩玉产业链,保障原材料收购、产品制作和销售等环节畅通,扩大生产加工规模,规划建设彩玉专业市场和艺术产品一条街,逐步形成公司集聚规模效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做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文章,开发彩玉旅游纪念品,并在全市各旅游景点及星级宾馆的礼品商场设立专柜展示展销。利用各类经贸文化活动,鼓励企业巩固并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对彩玉行业的监管服务,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引导企业有序竞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艺术品位,扩大彩玉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