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化厅驻村扶贫工作纪实

20.09.2016  20:35

东山乡牦牛坪村是省文化厅挂联的扶贫点,今年省文化厅派出了8名同志入驻该村开展扶贫工作。半年来,队员们紧紧围绕打赢扶贫攻坚战的目标,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切实推进帮扶工作,收效明显。

——调研村情打基础

今年伊始,省文化厅投入16万元在牦牛坪、大洋坪两个村小组分别建设了队员驻村生活基地,为全面持久地开展帮扶工作创造了条件。

刚放下行李,队员们就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充分了解村情、民情,调查摸底牦牛坪村特别是挂钩农户家的实际情况。

牦牛坪村的贫困形势非常严峻。村里基本上都是简易土路,群众出行安全隐患较大,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水利灌溉设施,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村民大多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村里缺乏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天麻等中药材种植又会破坏植被,且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一些贫困户生产生活用水存在困难;村容村貌较差,河道污染严重,村小组仅有两个垃圾池,村民家中普遍没有洗澡间、卫生间,村小组仅有一个公厕。

——制定规划理思路

在充分摸清了村情实际以后,队员们开始着手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为村民谋划脱贫致富之路。

经过深入分析论证,队员们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制定了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对55户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一一分析了致贫原因,制定了“一户一策”的帮扶办法。除此以外,不仅注重经济上的扶贫,还注重文化扶贫,以文化整合扶贫资源,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带动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规划中还制定了帮助东山乡创建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乡、牦牛坪村创建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具体措施。

——经济帮扶促发展

针对大洋坪村小组最迫切的贫困户生活生产用水困难问题,队员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县水务局的帮助下,寻找水源、勘察路线、制定方案,从省考古所协调资金15万元,从2公里以外引入山泉水,解决了20户贫困户的生活生产用水。

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队员们征求村民意见,争取了10万元经费,即将为村民修建公共厕所、垃圾池,安装太阳能路灯。

在产业扶贫方面,今年计划投入10万元,立足贫困户现有的种养条件,按照“长短结合、注重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中药材重楼、附子的规模种植和黑山羊、毛驴、土鸡的规模养殖。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帮助村民组建产业合作社,整合资源,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生产方式和种养观念的转变。下一步即将组织一批技术专家到村里为村民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

——文化扶贫拔穷根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逐步帮助贫困户实现经济脱贫的同时,队员们充分调动文化厅的一切资源,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协调资金15万元维修改造东山乡文化馆;安排10万元文化惠民工作经费在大洋坪村小组建设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安排15万元在牦牛坪村委会建设一个“大喇叭、小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指导市、县文化部门,对东山乡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制定保护传承的规划和措施;对东山乡傈僳族、彝族文化进行研究,进一步整理和挖掘当地民族文化的精髓,重点对傈僳族、彝族的歌舞文化和服饰文化进行专项研究;对东山乡年代久远的岩画遗址进行保护和研究,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提升文物遗产价值。

加强东山乡文化设施建设,指导东山乡制定创建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乡镇的规划和实施办法,做好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

实施人才帮扶计划。今年安排5万元,设立文化厅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联系爱心企业,为学校捐助了6万元的文具用品;厅驻村工作队员尤其是有专长的同志参与到牦牛坪村小学课程教学中;提供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升能力,2016年寒假期间,组织36名贫困学生、4名乡村老师到昆明开展了“走进云博、放飞梦想”冬令营活动,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次难忘的体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之旅。

下一步,省文化厅还将为牦牛坪村设立群众文化活动日并组织相关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专家为东山创作一组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和文学作品,拍摄东山的专题宣传片等,以打响东山的文化品牌,吸引社会力量的投资,从而为村民争取更广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