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宁洱县民族团结第一碑65周岁

31.12.2015  15:15

    一曲《山间铃响马帮来》,把各族群众带到了“茶源道始、盟誓之城”的云南省宁洱县;一座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誓词碑,见证了滇西南边疆民族团结奋斗进步的发展史。

    65年前,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在宁洱召开,来自全区15个县26种兄弟民族(含支系)的头人、首领、群众代表会聚一堂,一起剽牛盟誓, 48位代表用本民族文字签名,立下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碑上镌刻了铮铮誓言:“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65年后的今天,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字的还在世的代表及部分亲属、民族团结誓词碑26种签字民族的代表、云南各民族自治县的代表又聚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起缅怀“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共叙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情。

    12月27日,普洱市隆重举行庆祝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周年纪念大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出席大会,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祝贺团和云南省祝贺团到会祝贺。许嘉璐用唐诗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来表达对民族团结誓词碑65周岁的祝贺,他说:“今天我们仰望着民族团结誓词碑,不由得回顾起共和国创建伊始时的艰辛与光荣,感谢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他们制定了迄今最真诚、最科学、最实在、最有效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全国、云南、普洱各个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团结和谐,这才有了今天祥和幸福的景象

    宁洱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以歌舞形式表现了普洱茶的历史和茶马古道的岁月,再现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过程,展示了2007年宁洱地震后浴火重生的各族人民又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各族各界人士一起重温铭刻在碑上的誓词。65年前参加盟誓签字的还健在的人中只有年逾八旬的哈尼族方有富、李万学和佤族萧子生,现在他们三人重新相聚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感慨万千。方有富老人激动地说:“我希望后辈儿孙们永远牢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为总结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年来的实践经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共普洱市委市政府于12月27日28日联合主办了“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进行交流讨论。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在论坛上表示:“民族团结是边疆民族地区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让民族团结的血脉和基因世代薪火相传,成为推动普洱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记者张勇 任维东)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