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盐业改革 食盐价格不会涨

16.06.2016  21:58

食盐生产线一景 供图

  昨天,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工信委”)牵头主办的“食品安全深度行”公众开放日和培训活动,在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盐矿举行。据了解,昆明盐矿年产盐130余万吨,其中工业用盐近100万吨,食用盐30余万吨,供给稳定,能满足云南市场需求。

  昆明盐矿蕴藏可满足上百年需要

  省工信委盐务处处长倪红志介绍,全省现有制盐企业1家,即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产能180万吨精制盐、12万吨芒硝)。省内3家企业工业盐用量较大,分别是云南能投化工公司、南磷集团和云维股份。食用盐年用1000吨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有5家,其余企业工业用盐量、食品加工用盐量都较小。

  去年,全省食盐企业共生产原盐101.6万吨,其中:食盐33.8万吨,同比下降16.6%;工业盐65.4吨,同比下降22.9%;销售食盐37.4万吨,同比下降5.7%;销售工业盐(含云南盐化自用12.3万吨)57.2万吨,同比下降20.7%。

  倪红志表示,去年,全省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全省共查处涉盐违法案件1728件,没收违法盐产品1767吨,罚款226874元。去年,办理食盐批发许可1件、发放食盐准运证9389份。

  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盐矿党委书记陈浩介绍,昆明盐矿矿床地质赋存条件好,专家认定开采年限可达130年,原料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良好。昆明盐矿自产的“白象”牌食盐质量优良,目前昆明盐矿年产盐130余万吨,其中工业用盐近100万吨,食用盐30余万吨,完全能保障全省居民需要。

  “云南食盐需求基本上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毕竟家庭需求都是用作调味品,年均需求量变化不大,况且近年市民养生意识提高,饮食讲求低盐、低钠,这也给我们产品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成品储备外,昆明盐矿矿石储存量够咱们云南人吃上百年。云南不缺盐!”陈浩说。

  食盐市场放开 盐价不会涨

  “听说国家不限制盐价了,盐是不是要涨价啊?”听到盐业改革的新闻,这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

  目前,食盐产业也面临产能过剩。食盐年度需求量平均为1000万吨左右,但食盐定点企业产量就已超过4000万吨,是需求量的4倍多。在此背景下引入市场竞争,势必出现为抢占市场而降价竞销的行为。从运营成本看,也有降价空间。业内人士分析:在放开价格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食盐价格可能还会有所下降。

  从2017年1月1日开始,云南市场上将不再只有一个食盐品牌,外省食盐将全面进军本地市场,市场竞争将白热化。对此,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策表示:“近年,云南盐化也在努力提升企业形象,打造‘白象’品牌。同时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使‘白象’食盐成为了消费者信得过的放心合格碘盐。

  都市时报记者 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