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珠宝消费投诉多为“货真价不实”

29.03.2016  13:04

全省珠宝玉石、贵金属检测量同比图

全省专项抽查工作区域分布

云南长期占据宝玉石零售市场的“霸主”地位,作为中国最大的宝玉石市场之一,云南宝玉石市场情况如何?云南省质监局、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权威部门发布《云南省珠宝产业质量分析报告》为你解析。

现状:

云南已发现海蓝宝、祖母绿等

10种以上宝石品种

保山的南红、黄龙玉,文山的祖母绿,哀牢山的海蓝宝。这些年,云南省发现的宝石品种可不少,加上云南地缘优势,邻近东南亚国家,所以进口宝石等都集中在省内。”报告称,截至目前,云南省已发现的宝石品种有电气石、海蓝宝石、托帕石、祖母绿、红宝石、尖晶石、石榴石、透明锡石、透辉石、蓝晶石、水晶等。这些宝石级晶体矿床主要分布于4个区域——高黎贡山、澜沧江、哀牢山以及滇东南宝石及矿物晶体带。

云南拥有丰富的宝石与矿物资源,400多个矿床(点),是国内少有的珠宝玉石资源富集省份。预计到2020年,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届时,云南将成为我国珠宝玉石产业大省和世界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

很多国家珠宝大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预计到2020年会有更多的企业进驻。”报告称,目前全省珠宝经营企业达1万余家,年产业值估计达350亿元。云南的珠宝玉石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广泛的影响力。

质量:

上柜销售珠宝

质量合格率达99.5%以上

作为全国珠宝零售的强省,云南省质监局每年都要安排全省珠宝玉石及其镶嵌饰品质量监督的专项抽查工作。

报告称,从连续7年专项抽查情况看,云南省珠宝玉石市场产品实物质量较好,上柜销售的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均达到 99.5% 以上。目前,全省珠宝玉石产品质量已实现零投诉,销售假冒伪劣珠宝玉石行为大大减少。

标签标志是产品质量真实状况的说明,是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明示担保,也是指导消费者正确选购商品的重要依据。而从近几年的全省专项抽查的数据分析,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市场经营中标签标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几方面:标签标志定名错误。“合成立方氧化锆”定名为“水晶”、“合成水晶”定名为“水晶”、“玻璃”定名为“水晶”;出现“水石”、“河南江花手镯”、“阿富汗手镯”、“马来玉”、 “奥晶手链”等在相关标准中没有的名称;“珠宝玉器”、“彩宝十字架”等笼统名称;“如意貔貅”、“生肖”、“翠色如意”等以形状、寓意命名的含混名称。

标签标志定名不规范。出现“缅甸翡翠玉石”、“缅甸翡翠A货”、“A货翡翠”等不规范名称。

上柜货品标签标志不完整。无样品的规格(尺寸或重量),不标示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名称,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问题:

云南珠宝产业产业链不完整

部分重要支柱品种“两头在外

报告称,云南省珠宝玉石产业还存在产业链不完整,部分重要支柱品种“两头在外”,导致产业附加值流失的问题。比如,作为云南珠宝玉石品种的顶梁柱——翡翠,不但原料产地不在国内,就连加工当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雕刻”和“镶嵌”中超过半数的份额也不在云南省内,这与产业链发展失衡、营商环境恶劣不无关系。

价格关难把控,影响产业环境。每逢长假,媒体曝光的负面新闻中总少不了云南。作为旅游购物的重头戏,珠宝的价格成为诟病的焦点。在“货真” 的问题解决后 ,“价不实”已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云南珠宝市场素有“一流的原料、二流的工艺、三流的市场”之说,虽然事实不完全如此,但至少从一个层面体现了云南珠宝产业整体面临品牌、名牌打造乏力、经营状况落后的局面。商业运营有章可循,关键汲取先进经验,但由于营商环境的不友善,导致新鲜血液注入受阻,自身造血质量不佳的境况。

原因

从业人员取得国家资格培训的不足5%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报告分析,一部分是因为云南省部分珠宝玉石加工和经营企业法律意识、质量诚信意识较差,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缺乏了解。少数地区和相关部门对珠宝玉石标准宣贯不到位,使地方强制标准不能有效贯彻执行;一些经营商家并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出具珠宝玉石检验或鉴定证书,虚标或不标珠宝玉石标签标志,是云南省珠宝玉石市场经营中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法律法规了解不够,部分从业人员未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目前,云南省经过国家从业资格培训的珠宝行业从业人员比率不到5%。由于从业人员对珠宝玉石知识了解不系统,介绍不全面,对销售商品不标、乱标、含混标、错误标、不规范标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采用不标、含混标进行误导消费,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隐患。

建议

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训

对于这些问题,报告建议,全省各珠宝检测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珠宝玉石加工、经销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珠宝玉石加工、经营企业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的不断提高。相关技术机构要加强提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素质的培训。加强珠宝玉石饰品的质量宣传,增强社会监督力度,积极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增强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

同时,建议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出台有利于加快宝玉石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措施,支持加工基地、服务体系等是宝玉石产业发展的关键,应加快建立良好的产权、信用制度和标准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依托和制度保证,保护和培育宝玉石产业加快发展。

都市时报记者 吴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