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南】滇越铁路百年变迁:穿越米轨时光 复活文化记忆

10.05.2018  10:45

  最近,中越国际铁路上传来好消息!

  今年夏天,全国各地都能吃上最新鲜的东南亚水果!

  中越国际铁路近日开行冷链运输列车,助力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热带水果销往中国。

  7日凌晨1时,由9个铁路机械保温车冷藏的7960件进口东南亚火龙果,驶离中越国际通道昆(明)玉(溪)河(口)铁路云南河口北站(地处中越边境)一路向北疾驰,目前已驶过昆明站继续向中国内地进发。

  这是云南铁路首次开行东南亚与中国的冷链运输列车。5天内,7960件东南亚火龙果将出现在长沙、郑州、北京等地水果市场上。

  长期以来,产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火龙果、菠萝、红毛丹等热带水果在中国市场十分畅销。今年入夏,为拓展东南亚与中国农产品市场,满足中国消费者对进口热带水果需求,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铁特货运输昆明分公司合作,调运机械保温车至云南河口北站装运集中于中越边境的东南亚时鲜水果,开行冷链运输列车。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积极与河口一关两检联系协调,简化手续,确保火龙果等入关后,以最快时间运输至铁路车站货场运往中国各地。

  2014年,中越国际铁路通道中国境内段全线建成通车,从昆明至中越边境口岸河口仅需5个半小时,提起中越国际铁路,新闻君不禁想起滇越铁路,它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被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目前全国仅存的几条“米轨”之一,堪称铁路活化石的滇越铁路,是不少人昆明人心中最深刻的城市记忆。

  1903年,法国主导设计并修建了滇越铁路,7年后建成并全线通车,连接昆明-河口-越南海防市。从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至今,米轨火车已在云南穿行百年,是云南的一张世界名片。

  曾经的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建成之后,云南的云锡、药材、茶叶等产品运到国际市场上出售,而由滇越铁路输入的外国货物如车辆、船舶、机器、药品等,也在逐年增加。 在与内地的贸易中,经滇越铁路至海防口转轮渡可至香港、上海等口岸,加强了云南与内地的交通联系。以前云南一直由英国、日本输入的外国货物,自滇越铁路通车后,便改购国内各种产品。

  云南的资源和货物一星期内就能经越南海防到达香港,9天就到达上海。昆明从闭塞的边陲城市一跃成为经济前沿城市,也彻底改变了云南乡坤对铁路的看法,他们开始积极要求自己修建铁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滇越铁路成为唯一由国民政府控制的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线,也受到日军飞机狂轰滥炸。

  历经百年的岁月变迁,滇越铁路完成了其加强沿线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的历史使命。

  昆明百年滇越铁路为“新地铁”建设“让步

  由于速度慢、客流少、运量小、设备老化、沿线经常发生落石、塌方等原因,2003年后,滇越铁路只保留了“王家营—昆明北—石咀”线上的米轨客运。2005年,滇越铁路全面停止客运运营。之后,职工通勤、市民交通不便等问题接踵而来,加上市民对小火车的特殊情感,2008年,昆明市重开米轨列车至2017年12月。目前,米轨列车已正式停运,部分铁轨已经拆除。

  米轨停运是为修建地铁站。据悉,地铁4号线有11.05公里与现有米轨共用廊道,建设期间需中断运营30个月并临时拆除约9.8公里的米轨。

  “这是为了修地铁让路,是造福市民的好事,但它停运了还是挺怀念的。”家住蔡家村的蔡大爷常常来麻园站的米轨上遛狗,说到米轨被拆除,他有些伤感。

  经历百年沧桑,铁轨早已生锈、枕木早已残旧,轨道拆除后留下一地碎石。

  近几年,滇越铁路更多地以文化旅游景点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云南省红河州曾推出过“体验滇越铁路,穿越米轨时光”活动,游客可以乘坐米轨小火车体验从碧色寨到河口段的旅程,欣赏滇越铁路沿途的自然风光,感受滇越铁路沿线的人文景观,解读滇越铁路的历史文化价值。

  据了解,待地铁全线贯通之后,米轨有望重新恢复运行。在《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的大框架下,米轨文化的保护被提上日程。近期昆明市规划局启动了《昆明城市米轨沿线改造提升》规划研究,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将擦亮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增加米轨与城市的“融合”,提升整体品质,把米轨建设成昆明重要的一条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带、绿色生态带、市民休闲带、亮化景观带。规划建设风情小镇、风情街区及移动休闲项目等设施,成为云南独有的米轨历史走廊。

  保护和研究滇越铁路的意义,不能仅限于它的物质存在,而应该扩展滇越铁路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外延,借助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地位,将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让滇越铁路在当今时代环境下继续发挥出它的经济作用和文化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网、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