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尽显“国际范”——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5周年记

18.02.2019  17:30

  

  2014年1月,老中银行在老挝万象正式营业。

  

  2018年5月,中老双边首条现钞调运通道正式建立。

  成功启动跨国企业集团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首创经常项下人民币与缅币特许兑换业务,德宏、红河、文山成功对外发布人民币兑缅币和越南盾的“瑞丽指数”“YD指数”……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特设的跨境金融合作展区无疑是人气之王,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参观洽谈,尽展云南金融对外开放的蓬勃生机。

   三十年前看沿海,三十年后看沿边。

  2013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支持云桂两省区开展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的启动,让云岭大地从“开放末梢”变身“开放前沿”,为云南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5年来,云南试点建设取得实效,在跨境人民币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多项业务创新在全国属首创,初步形成了与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支持沿边经贸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明显,尽显了云南金融的“国际范”。

   跑道”建设助力金融起飞

  根据《总体方案》安排的试点任务,云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明确了先行先试的112项重点任务。截至2018年末,《实施意见》明确的112项重点任务已完成89项,已启动并持续推进中15项,未启动8项,未启动的任务主要是需要全国统一部署,总完成率达93%。5年来,云南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银行业沿边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为跨境金融业务奠定基础。2014年1月,富滇银行和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在老挝合资设立老中银行;2017年11月23日,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昆明分行正式开业,这也是在滇落地的第8家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果。截至2018年12月末,全省共有各类银行与非银机构247家,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全省外资银行数量已增至8家,机构数量与种类在西部12省区排名第3位。

  与此同时,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化,玉溪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并更名为云南红塔银行,曲靖市商业银行实现增资扩股和董事会换届,农村信用社启动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全省已批复开业农商行达43家。截至2018年12月末,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有银行业法人机构36个,营业性网点741个,金融服务边境地区的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磨憨分中心成功为客户办理了首笔1300万基普的个人老挝基普购汇汇出汇款,标志着人民币对老挝基普跨境清算汇路通畅,进一步提升了我省跨境金融服务水平。随着试验区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中国银行沿边金融合作服务中心、建设银行泛亚跨境金融中心相继在昆明成立,为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更多服务平台。

   区域性货币交易的“云南模式

  “兑换泰铢越来越方便,这次几分钟就办完了。”陈女士最近准备送孩子去泰国读书,顺便全家旅游,而在银行兑换外币的速度和便捷程度,让她非常感慨。

  随着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的推进,2014年至2018年12月末,云南省个人本外币特许兑换业务现钞兑换金额30361.5万美元,30.2万笔。兑换商开通了网上预约和电话预约服务,现钞兑换时间仅需要2至3分钟即可完成,个人本外币现钞特许兑换已发展成为银行柜台交易的重要补充渠道。

  5年来,全省初步构建了以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为支撑、银行柜台交易为基础、特许兑换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区域性货币交易的“云南模式”。

  全国首例人民币对泰铢区域交易由云南发端,并成功实现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挂牌。自2012年12月交易开展以来,截至2018年1月末,累计交易840笔,金额共计35.57亿元人民币。2018年2月,人民币对泰铢在银行间市场直接交易,实现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的平稳过渡。随后,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向央行上报了人民币对老挝基普银行间市场挂牌的可行性报告,前期工作基本准备就绪,人民币对老挝基普的交易模式取得重要进展。

  目前,银行柜台挂牌交易币种已经实现周边国家货币全覆盖。截至2018年12月末,我省银行累计办理泰铢、越南盾、老挝基普等柜台兑换交易14.50亿元人民币,便利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兑换需求。

  银行间跨境现钞调运也不断实现新突破,本外币现钞调运渠道不断拓宽,搭建了云南省两个越南盾现钞直供平台和西南地区第一条泰铢现钞直供平台。2018年5月18日,中老两国本外币现钞调运取得历史性突破,中老双边首条现钞调运通道正式建立。截至2018年12月末,云南省共计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9.4亿元。

   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15年,我国首个地震保险专项试点——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试点完成753.76万元“首单”赔付,呼声已久的“地震险”突破,引起全国的关注。随着农房保险“安全网”的不断构建,全省推动6个州市、86个县(区)实现农房统保,农房保险覆盖云南78%的县域。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2014年10月试点以来,连续3年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77.1万户籍人口购买人均保额12.5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为18.5万户农房提供户均保额6.6万元的农房保险保障。

  5年来,云南保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具备条件、有优势的保险机构到东盟、南亚国家开展业务合作和设立机构,诚泰财险老挝机构筹备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试点以来,全省引进6家保险省级分公司。依托“云南保监局旗舰店”平台,发布云南重点融资项目信息1200项。2014年至2018年12月,全省新增保险资金投资金额1601.65亿元,有效支持了云南重点建设项目。保险业务不断创新,云南启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项目,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截至2018年末,累计支持117家小微企业通过保证保险试点项目融资合计2.6亿元。

  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成效凸显,证券期货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试点以来至2018年12月末,全省新增19家证券分公司、62家证券营业部、13家期货营业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达到223家。国务院同意云南设立1家内地与香港合资证券公司,积极推动设立相关工作。截至2018年末,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451只债券,累计融资达4054.6亿元。引导私募基金规范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增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功能。充分利用债券市场,为试验区引入“真金白银”。

   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5年来,试验区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金融合作。初步开创了高层有互访、央行有对话、银行有合作、人员有往来、信息有交换、机构有互设的良好金融合作局面。

  双边央行金融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试点5年来,经总行批准,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组团出访泰国、老挝、缅甸5次,接待来访4次,与周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为解决边境地区双边本币结算存在的问题及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1月10日,“跨境反假货币工作(昆明)中心”正式挂牌,昆明成为全国首个设立跨境人民币反假工作中心的城市。在2017年建立跨境反假货币工作昆明中心、8个沿边州市分中心的基础上,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推进沿边县区工作站的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跨境反假货币工作组织体系,截至2018年12月末,全省共建立15个沿边跨境反假货币工作站。

  积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全省外汇管理部门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经常项目基本实现“零审批”,有效提高涉外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全面下放,推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管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跨境担保外汇管理大幅放宽,极大便利市场主体办理跨境投融资业务,有效降低汇兑风险。

  支持银行为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提供各种贸易融资产品。截至2018年12月,企业在我省银行办理海外代付余款6.24亿美元,远期信用证余款11.39亿美元,国内外汇贷款贸易融资余款4.88亿美元。贯彻人民币跨境融资的相关规定,允许银行在展业三原则的前提下,以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为限,为企业办理人民币贸易融资。2018年,人民币跨境融资实际收付42.6亿元,其中,贸易融资17.06亿元,同比上升132.49%。

  随着全省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从试点前2013年的857.8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194.6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5.92%提升至7.23%,提高1.31个百分点。金融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