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摸你黑”狂欢精彩纷呈
“和谐佤山”民族艺术游演精彩纷呈 摄影查春静茹
五一期间,一场隆重、浩大的狂欢盛宴在美丽而充满神秘的秘境之地,古老而拥有深厚文化的佤族之乡,声名远扬的“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沧源震撼登场,成为一场最热情、最火爆、最给力的饕餮盛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在这片狂欢的海洋中。
“和谐佤山”民族艺术游演精彩纷呈
在“和谐佤山”民族艺术游演活动现场,来自11个乡(镇、工委)的16个民族民俗表演方阵身着盛装,精神抖擞,在欢快的木鼓声、芒锣声中相续演出。
表演中,首先登场的是象征木鼓造型的女神、王子彩车。向人们诠释着司岗里的天空,诉说着司岗里古老的传说,讲述着深厚而广博的佤族传统文化。
此外,岩帅镇的百人竹鼓芒锣方阵、糯良乡百人牛铃弯棍方阵、勐董镇百人铜炮枪方阵、勐角民族乡百人竹简簸箕方阵、班洪乡百人长矛大刀方阵等等一个个极具佤族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方阵竞相上演。
多姿多彩的演出,引来了众多游客和市民驻足观赏。
祭牛魂 祈求风调雨顺
摸你黑狂欢节期间,沧源县街心花园人山人海,全县各族群众和中外游客齐聚在此,观看佤族人民隆重而奇异的祭天求福活动——祭牛魂仪式。
祭拜前,祭祀人员先将县标(九头牛)清洗干净。随后,魔巴摆放祭品,然后念祈福词。期间全体祭祀人员双脚跪于地上,时而附和魔巴作跪拜状,时而口中念念有词。祭祀结束后,所有祭祀人员将手中的青草以及米花全部供奉在神牛脚下,并绕县标(九头牛)唱起歌、跳起舞。
据介绍,阿佤人与牛相依为命,视牛为神圣吉祥物和图腾崇拜,家家户户供奉牛头,寄托愿景。每逢重大节庆,村村寨寨信奉万物有灵的佤族人民,在祭师主持下,举行隆重的祭牛魂仪式及镖牛、打歌、斗牛、膜拜、敬献牲畜等与牛有关的活动,祈求风调雨顺,来年安康丰收。
篝火狂欢夜
特色佤族织锦 编织五彩节庆
在葫芦小镇佤族织锦展示活动现场,几位佤族妇女,坐在竹木制的原始织机前,用手中的木棒编织花案精美、颜色鲜艳的布匹。织锦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繁复的织锦工艺和做工精美的作品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赞叹。
不时有好奇的游客聚拢到织锦佤族妇女身边,询问有关织锦古老的问题而传统的纺织技艺。有的游客还用手中的相机和手机留下这一幅幅难忘、精美画卷和亲生体验织锦带来的乐趣。
来自保山的游客说,“这些织锦很漂亮,刚才我亲手试织了一下,发现织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要织出漂亮的图案还是很有难度的,希望当地能保护好和传承好这样原生态的佤族文化”。
摩竹取火表演吸引众多游客
佤族摩竹取火表演现场,来自勐角民族乡勐甘村立新组的佤族魔巴念起经文,祈祷天神、地神、火神、山神保佑取火成功。随后,再由两人面对面弯着腰,两手紧握装满火草的竹板,将竹板的中段部位按压在竹刀刃上,然后以拉锯的形式,将竹板在竹刀上来回反复推拉、摩擦,让竹刀将竹板摩穿,一会儿功夫,竹板冒出火烟,两块竹板中间的火草已被点燃点,将点燃的火草拿到碎木里便可点燃成熊熊火焰。
正在表演的民间艺人艾块介绍道,“佤族摩竹取火,是一种类似钻木取火的人工取火方式。取火前,要准备长约100厘米,并钻有方眼类似佤族图腾柱的木桩两棵,长约50厘米的竹刀一把和直径约2厘米、长30厘米,装满火草的竹板。并把两棵木桩稳固地栽在地上,再将竹刀穿斗在两棵木桩实现钻好的眼上,两棵木桩之间的距离,由竹刀的长短而定。一切准备就绪后,还要由村寨老人举行一个滴茶祷告的仪式。仪式结束后,摩竹取火才正式开始。”
据了解,佤族的摩竹取火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是当今保留较为完整的古人摩擦取火的一种形式,堪称人工取火的“活化石”,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祭牛魂
篝火狂欢夜受热捧
2015年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期间,除摸你黑活动外,群众和来宾参与度最高的就要数燃烧的歌场——篝火狂欢夜。
在摸你黑狂欢城和葫芦小镇,每到夜晚,乡(镇)村寨的群众点燃数堆篝火,手拉手围成大圈,随着木鼓、铓锣、芦笙的节奏载歌载舞。
狂欢的舞步,“哎哈、哎哈、赛哎哈”的歌调,欢快的节奏和撩动人心的男声伴唱,此起彼伏,象征着吉祥与希望、和平与热情的篝火与各族群众的欢呼声相互映衬,场面热闹非凡。大家手拉手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唱着跳着,尽情释放着心中的激情,灿烂的笑容溢满每个人的脸庞。
来自广东的邓先生说,“来到佤山沧源,不仅看到了佤族原生态的歌舞,还亲自感受到了热烈洒脱的舞步,激昂欢愉的歌唱振奋人心,热烈欢快的篝火撩动着我的热情,我整个人都被这种欢乐的气氛点燃起来。”
“这是佤族的打歌”龙耐村的尼保·赛索说,打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舞蹈,它以热烈,洒脱的舞步变化,以激昂、欢愉的领唱合唱,以节奏分明的器乐伴奏来表现人们生产、生活的欢乐之情。佤族民间的婚丧嫁娶,重大节日集会,闲暇之日都喜欢打歌,其不受地点、场合、人数多少的限制,特点就是载歌载舞,歌舞者将通宵达旦,这是最高兴、最快乐的事了。
特色佤族织锦
中外游客热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