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

28.04.2015  13:54
  利用佤族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沧源县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做出诠释

  绿色临沧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临沧市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区,被誉为“动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这里有南滚河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云南最大的天坑溶洞群和大峡谷,有保留着佤族原生态文化的中国最后的原始村落翁丁村,有三千多年岩画群记载着的司岗里传说;是佤族通天神器木鼓的故乡,是风靡全国“甩发舞”的原生地,是“摸你黑”狂欢节的起源地,是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月亮升起来》的诞生地。
沧源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旅游生态资源,突出民族文化节庆风情、边境异国风情等主题,发展以度假休闲为主的旅游业,积极引导和扶持民族文艺演出队走向世界,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目标,按照政府搭台、文化引领、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际旅游度假区,实施以佤族文化为鲜明特点的品牌战略,拉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
民族文化独具魅力
  “现在是年初,我们已经接到国内商业演出意向2场,出国文化交流意向合同2场,下个月中下旬将会到韩国进行文化交流。”沧源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杨丽萍告诉记者,近年来,文化工作队不断走出去,以打造佤文化品牌为重点,充分发挥佤文化、原生态村落、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世界佤乡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目前,文化工作队已到过法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多个国家。
沧源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前身为沧源县文工队,是宣扬佤文化的主力军和传播佤文化的使者。2003年,沧源县文工队正式更名为阿佤山歌舞团,2012年又将阿佤山歌舞团划转为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改革后的文化工作队保留阿佤山歌舞团、司岗里文化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形成以公益性为主、商业性为辅的发展模式。
  “我们既是传统佤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弘扬者。”杨丽萍说,工作队在传统佤族歌舞的基础上,在进行采风收集后再进行丰富完善,“比如丰富了甩发舞的动作,增加蜂桶鼓舞的抛鼓动作。”杨丽萍告诉记者,佤族歌舞在其他国家很受欢迎,佤文化在国际舞台绽放异彩。
近年来,沧源县加大文化创作,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把民族歌舞团的发展眼光投向市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引进歌舞编导人才搞创作为基础,将歌舞团分为两个工作小组,其一,负责县内的文化事业建设,除完成文化下乡及农村文艺队培训外,还投入到精品节目的创作中。其二,组建以文艺业务骨干为主体的商演小分队,外出寻找市场,力求生存空间。2012年以来,工作队已经应邀到法国、日本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多次,观众达数十万人次。
  同时,该县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推动人才工作与文化事业的良性互动,加大对县、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近年来累计组建农村业余文艺队240支,队员4691人;县城城区业余文艺队12支,成员285人。
  旅游观光一枝独秀
  甩起长发跳起舞、敲响震天的木鼓,每年5月初,中国佤族摸你黑狂欢节如期举行,丰富多彩又独具佤族特色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游客。
  因为“司岗里”传说涵盖了全部的佤文化,所以,沧源县将狂欢节冠名为“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于2004年隆重推出,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打造佤文化旅游品牌。之后,沧源又充分挖掘、收集、整理和提炼传统民风民俗,于2005年推出了狂欢节主题活动——“摸你黑”。为了让外界对司岗里狂欢节的了解认识更直接,沧源又将狂欢节的名称定为“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
随着狂欢节越办越好,佤文化日益突出,这个节日越来越为外界所熟知。”杨丽萍几乎参与了每一届狂欢节的文艺表演、组织活动。
  沧源县坚持文化引领、政府搭台、企业办节、市场运作、安全有序、勤俭节约和社会参与、丰富内容、提升内涵、聚集人气、叫响品牌的原则,充分发挥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支撑旅游发展的特色效应,以“司岗里”传说为主线积极打造节日文化品牌。
2004年以来,沧源成功举办了10余届集传统民俗活动、佤族歌舞艺术展示、特色饮食文化、商贸展销等于一体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先后被各类机构和媒体评为“云南民族文化节庆的骄傲”、“金海豚奖”、“最佳狂欢气氛奖”、“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等殊荣……顷刻间,沧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云南边远县城,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摸你黑”节庆活动已成为云南旅游节庆活动一个最响亮的品牌。
  至尊佤王宴、摸你黑狂欢节、激情四射的甩发舞、粗犷豪放的拉木鼓舞、“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村、节奏欢快的《阿佤人民唱新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月亮升起来》……作为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沧源县文化土壤肥沃,文化特色鲜明,是佤文化荟萃、传承、弘扬之地,也是旅游观光产业发展升级之源。
  文旅融合锦上添花
  从沧源西行33公里后,在山峦环抱,翠荫四绕,白雾依稀之中,翁丁佤寨跃然可见。
在翁丁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每户由政府补助4000元,群众把新建的瓦顶木楼,掀去瓦顶,换回祖辈世代沿用的茅草屋顶。妇女们重新拾掇起原始织机,用野麻搓线织成毯子投放市场,形成了翁丁旅游购物的拳头产品。佤族男子换下时髦的T恤,再次穿上佤族传统的布褂子。
经过几年的项目实施,翁丁村相继完成了进村水泥路、游步道、传统干栏式草顶竹楼的恢复、改造、引水、旅游厕所、电力、民俗传习、歌舞培训等工程。佤族传统干栏式竹楼、寨门、牛头桩、寨桩、公房、民俗陈列馆、佤王府或新建或修缮,这一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
沧源县以独特的佤族民族文化、边境生态文化、人文景观为依托,深入挖掘佤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沧源高端定位,立足国际旅游消费市场,打造国际型的旅游产业,把民族文化与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有机结合,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把佤族与生俱来的原生态元素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按照“一核拓展、五区联动、内串外联、全域景区化”的空间格局,依托县城旅游核心区,翁丁原生态旅游区、勐来大峡谷旅游区、南滚河国家公园旅游区、永和边境旅游区、岩帅红色旅游区五大区域主体,积极打造以激情狂欢、原始体验、灵魂寄托、自然回归、跨国探秘为主题的景区旅游和“养生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以及自然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边境安定优势,大力开发民族文化之旅、生态文化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美丽乡村之旅、和谐边境之旅。
  2014年,沧源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1%;实现旅游收入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7%。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