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村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

22.12.2015  16:30

          日前,由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在红河州首府蒙自举办“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中,云南民族村代表《普米茶咧》荣获彩云奖金奖(声乐类)、《跳彝铃》荣获彩云奖银奖(舞蹈类银奖第1名)、《景颇山开斑色花》、《吉祥孔雀》荣获优秀节目奖。彩云奖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专设的文艺项目政府奖项。

      在11月23日至27日,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中,全省16个州(市)、滇中产业新区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云南民族村组成的18支代表队,共计有20个民族1440余名传承人和民间艺人、青年演员参与,73个根植民间、风情浓郁、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在展演活动舞台上纷纷亮相。

      云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手工艺品等具有历史底蕴的文化资源。民族村作为25个民族的风情展示地,以独特的方式将民俗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游客展示了民族村原始的村落、原始的民族、原始的文化,在“十二五”期间民族村新成立了云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一定数量的民间民俗文物,并将文化遗产作为重点挖掘和传承,引进了一批民间民俗艺人,对一批艺人发放生活补贴。

      据云南民族村文化展示部文化展示部叶铸介绍,此次云南民族村获奖并不意外,“民族村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基地,本届展演所有参演节目要求,均取自民间,多是当地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传统舞蹈、民间乐器,民族曲调、古老歌谣,经过加工、整理、提炼,这些来自田间地头,散发着青草和泥土气息的本土艺术,通过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的本真、原生,甚至有些拙朴的展示,带给观众一种清新扑面的生态美感和神秘魅力。而民族村的节目都来自于民间,特别是《普米茶咧》主要是泸沽湖永宁镇普米族的真实写照,围坐在火塘旁聊天、喝茶、唱歌,以勒勒口语化作为开头和结尾,加上民族村普米族员工的嗓子较好,地道的民间发声,自然和声方式,获奖是必然。 ”

   民族村的基本理念就是传承文化,引领欢乐。坚持两原两真,两真就是真建筑、真民俗、两原就是原著民、原生态,坚持个6第一,打造文化遗产第一村。为了稳定民间来的艺人,民族村实行星级工资考核制度,实行责任制、定额考核制度、开辟工作室、表演平台、创作和演唱发行唱片。

   据云南民族村文化展示部文化总监叶铸介绍,云南民族村作为景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云南民族村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及云南民族村的具体实际,综合考虑云南民族村的开发条件、影响因素等,以云南民族文化、康乐环境、自然和区位条件为基础,在民族文化、昆明历史、特色餐饮、旅游购物方面进行开发补充。
  
      为了将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近年来,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把云南民族村视为区域内直属的非遗基地予以扶持,传达安排非遗保护传承事项,抓紧基础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在云南民族村建立了5个传承人(少数民族技师)工作室,为10余位民族民间技艺传承人发放补助金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叶铸说:“民族村在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的道路上,既往开来,将迈出更为坚定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