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 云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工作成效显著

17.01.2015  10:56

    1月16日,“云南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会上介绍了“十二五”以来云南省民族工作的成就与经验。其中,民生改善是一大亮点,与2010年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等院校在校人数、低保补助对象等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增长。

    【数读民生改善成效】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3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72元,与2010年比,年均分别增长13.9%、1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3.0个百分点。

    教育

    累计投入教育专项补助资金183.03亿元,民族自治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达到12所,在校生人数75507人,比2010年增加了19656人,增长35.2%,普通中学1081所,在校生117.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29所,在校生13.2万人,小学6860所,在校生181.8万人。

    医疗

    下达民族地区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2.99亿元,资助742.06万人参加新农合,新农合参合率达97.2%,民族医药扶持资金累计投入1.95亿元,民族自治地方医院、卫生院达到1344所,医疗机构床位8.8万张,卫生机构人员11.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3.13万人。

    社保

    民族地区农村低保补助资金达到30.18亿元,年均增长2亿元左右,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08元,比2010年提高38元,共有保障对象293.1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47.2万人。

    生态环境治理保护

    完成造林任务2161.7万亩,净增森林蓄积6964.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47.5%提高到54.6%。

    累计投入水污染治理资金189.62亿元,开展了102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直接受益人口104万人,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276个省级生态乡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从15亿元增加到30.7亿元,年均增长42.8%,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从4.8亿元增加到6.5亿元,年均增长16.5%。

    【典型示范】

    临沧市南美拉祜族乡“整乡推进”工作

    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全乡有1291户4655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3%;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90%,是一个典型的特困民族乡。

    2013年8月,“整乡推进”项目正式启动,市、区各级各部门共整合项目资金3.5亿元以上,实施了民居房改造工程,并通过抓实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庄园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等来培育产业群,确保经济持续发展。

    一年多以来,“整乡推进”项目成效显著,截止2014年底,全乡实现经济总收入4768万元,同比增长3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88元,同比增长13.5%;完成项目投资达1.42亿元,同比增加投资5倍。

    西双版纳州“双语”教育体制

    西双版纳州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两基”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专教育的民族教育体系和“双语”教育体制。

    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使用傣、汉、哈尼3种语言播音,全州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1%。用傣汉两种文字发行《西双版纳报》,傣文报发行量居云南省民族文报发行之首。

    大理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

    大理州抓好“十百千万工程”,引领示范区建设。共投入专项资金516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近5亿元,打造了喜洲、双廊、东莲花、寺登、诺邓等一大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村(社区)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大理州有7个村列入全国首批挂牌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位居云南省第一。(完)(记者 念新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