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在昆明召开

26.11.2014  09:25

 唱响科技入滇好声音 汇聚创新驱动正能量

万钢李纪恒讲话 陈豪致辞 仇和主持 罗正富等出席

25日,万钢、李纪恒、陈豪等在对接会上向33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本报记者 雷桐苏 摄

25日,第二届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在昆明召开。会议提出,更好发挥科技入滇平台作用,实现省外、国外更多的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团队落地云南,共同唱响科技入滇好声音、汇聚创新驱动正能量,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省委书记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陈豪出席会议并致辞,省委副书记仇和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出席会议。

李江、曹建方、李培、和段琪、李平、卯稳国等出席会议。

万钢指出,中央加快云南桥头堡建设,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构想,这是中央周边外交的大布局、大战略。在科技入滇大框架下,国家加大了对云南的倾斜支持,云南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结合科技入滇工作,万钢提出4点意见:一、把科技入滇与加快云南桥头堡建设结合起来,开创高水平的沿边科技交流合作新格局。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科学技术互联互通。在硬件联通上,特别要突出与南亚国家的互动,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生物种质库建设等方面多合作。在软件和人员交流上,用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中国—南亚科技伙伴计划,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农业、食品、减灾防灾、水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二、把科技入滇与营造云南良好创新环境结合起来,大胆实践,形成创新发展新机制。要加快昆明高新区和玉溪高新区建设,在改革上大胆先行先试,突出协同创新,打造创新云南新亮点。三、把科技入滇与做大做强云南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在支撑产业转型发展中的关键引领作用。在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有色新材料方面,发挥云南独特的产业优势。四、把科技入滇与提升云南的创新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更好地承接国内国际创新资源。科技入滇引来了企业、团队和技术,云南要加快提升服务能力,让这些项目、团队落地生根,不断壮大。同时,要注重提供周边国家感兴趣、有基础的创新服务,在生态环境建设、人员交流等方面多做工作,让周边国家愿意来、留得住。

李纪恒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与会代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欢迎。他说,科技入滇平台自2012年启动以来,不断深化省内外合作需求梳理、加强合作对接、强化政策支持,建立了一批科技平台,推动了科技型企业入滇落户,促进了成果转化,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来滇发展,科技入滇实现良好开局,有力助推了全省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近年来,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和地缘优势,注重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科技领域的广泛合作交流,一批中国新技术和新产品成功在各国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为推动创新合作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李纪恒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云南经济不大不强不优,核心还是科技支撑不够有力、创新动力不够强劲。目前,全省科技发展还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不高等困难和问题。云南将充分利用、充分发挥科技入滇平台优势,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的“推手”作用,不断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入滇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的推进机制,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推动经济逐步走上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他说,创新驱动发展,合作互利共赢,恳请大家更多地关注云南、支持云南,热忱欢迎科技人才来滇创新创业。

陈豪说,科技创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云南重视科技创新,并全力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当前,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推动实施,云南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加快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发挥更加有力的支撑作用。真诚欢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到云南创新创业,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

会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华中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代表作交流发言,与会领导向33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35个重大科技入滇项目成功签约。

记者 尹朝平 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