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抗战记忆:民族危难时 匹夫共担当

05.09.2015  12:30

    “饿死不吃军粮”的民夫,冒着生命危险运送抗战物资的南侨机工,临危受命的县长张问德,一心献国的爱国侨领梁金山,写下“中国拉贝日记”的马力生——他们是普通的中国人,更是千千万万抗日志士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家民族危难之时,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拳拳之心,报国之情。

    梁金山: 毁家纾难报国心

    7月中旬,位于保山市镇蒲缥寨自然村的梁金山故居修缮一新正式向公众开放。走进梁金山故居,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国侨领在民族危难时刻所做出的人生选择。

     国难八年 一心献国

    1882年,梁金山出生在保山市浦缥镇一个世代务农的清贫之家,因生活所迫奔往邻国缅甸腊戌谋生。经过几年奋斗,梁金山在缅甸事业有成,名望和财富扶摇直上,被推选为华侨公会会长。

    作为爱国爱乡的侨领,梁金山坚信“国亡即家败”,心系祖国,支援抗战。1931年日寇入侵我国后,梁金山先后捐白银9000两,载重汽车80辆、飞机一架,并坚持每月捐100盾卢比直至抗战胜利,以表抗日到底的决心。当时国民政府分派给云南省的救国公债,他一个人就认购了一大半。

    1935年,梁金山拍卖了两个商号和一个工厂,捐资20多万盾卢比,聘请了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在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冲设计建造一座威武的钢索吊桥正式落成,桥身全长123米,宽5.67米。1935年这座横跨怒江的吊桥成为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上的重要桥梁。

    1938年底,缅甸即将沦陷。在个人生死危难之际,梁金山依然把匹夫之责放在首位。为了抢回积压在缅甸的国际间援华和南洋华侨支援祖国抗日的军火物资,梁金山置自己的私产于不顾,除将其经营的金光汽车公司全力投入抢运外,还招募私车抢运,由他承担运费。

    梁金山90岁高龄时写下《告诫子孙书》情真意切地阐述一生追求。“吾多年谋生海外,凡我同胞均视之如亲骨肉,外人欺辱如刀割,我心恨之入骨,愤而不平。国难八年,我一心献国,国亡即家败……

     不忘初衷 不失其志

    梁金山日常生活十分节俭,衣着简朴,头上总是戴着一顶竹斗笠。

    1938年底,日军入侵缅甸,急于抓捕梁金山这个爱国侨领。一天,日本兵突然围住梁金山寓所,日军看他衣着朴素,误认为是佣人,喝问他:“梁金山在哪里?”梁金山从容回答:“梁老板回中国开会去了”。待日军离去后,当天半夜,梁金山立即召集全家,抛弃在缅甸家产,星夜兼程返回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坚持留在国内参与祖国建设,并以做“模范人物”要求自己和家人。70高龄时,还经常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深入保山各地视察,到深山探矿。

    梁金山先生从东南亚引进首株咖啡苗种植在保山潞江坝镇,如今保山小粒咖啡已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全国乃至全球品质较好的咖啡之一。(记者张雁群 雍明虹)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