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鲁情深:两省是家乡人 祥云叫“小云南”已536年

20.05.2016  08:41

云南驿的青石古道

吴光范讲述他多年来对云南移民的研究

青岛的肖继祥老人历时8年多方查证,确认了祖籍来自云南省昆明县。而在青岛以及整个胶东半岛地区,不少村庄的居民都自称祖先来自云南或“小云南”。但在史家,对于“小云南”以及云南的认定依旧有多种说法,甚至有“小云南”指的是山西之说。

肖继祥在对宗谱的考证中,得出“小云南”就是“云南县”的结论。那么,“小云南”究竟在哪里?对此,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吴光范通过实地探访,并查阅大量资料后考证认为,“小云南”不可能出自山西,而是在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

2005年,吴光范(前排中)在怒江考察。

祥云境内的云南驿遗址

一句“家乡来人了”引发的关注

77岁的吴光范精神矍铄,提起多年前研究的山东有居民祖籍在云南以及“小云南”之说,依旧兴致盎然。他追踪这一课题长达30年之久,之所以关注到胶东半岛的云南移民问题,源于三次山东之行。

1986年

吴光范到烟台开会,考察乡镇企业时,当地群众听说他来自云南,一下子围拢过来,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向吴光范诉说,他们的祖先是云南人。后来吴光范到了青岛,翻阅酒店内《青岛风采》一书,发现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据说,红岛的居民是明朝永乐年间从云南迁徙而来的。

1992年

吴光范特地到青岛市的红岛考察。红岛镇党委书记得知他来自云南,高兴地说:“家乡来人了!”对他十分热情,还组织了欢迎座谈会,请吴光范讲述云南的情况。吴光范简要介绍云南省情后,问其先祖来自云南何处,众人回答:“祖辈相传,来自云南嘎嘎县大槐树下。

2010年9月18日

烟台市宴请云南省老干部学习考察团时,主人致词说:“胶东半岛许多群众说他们的祖先来自云南,所以云南的同志来这里,我们感到特别亲切。

自第一次从烟台、青岛回到云南后,吴光范便开始查阅有关云南移民到省外的历史资料。他发现,有不少山东居民的家谱写有来自云南,还有一种写法是来自于“小云南”,形成了“试问先祖在何处,路人皆指小云南。”的奇特现象。但“小云南”到底在哪里?不仅民间众说纷纭,国内史学界也说法不一,长期以来,它成了山东民间寻根的一大“千古之谜”。

在考证胶东半岛的“小云南”问题期间,吴光范又了解到,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赵润琴也有和自己相似的经历。赵润琴在参加大理州政府接待青岛一位企业家时,对方说他是来大理寻根的,在其老家山东即墨,祖辈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云南或大理的“小云南”。

当时大理州有一个关于白族分布的研究课题,“青岛的云南移民”就被列入课题范围。为此,2012年8月,大理州白族学会还专程赴山东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辛屯社区进行调查。赵润琴在所著《山东‘小云南’移民现象调查》中说:“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辛屯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村口就立有这样一块石碑,正面是‘辛屯’二字,背面刻着‘辛屯位于镇驻地上马哥店西2.5公里,相传于永乐二年(1404)赵氏祖世元由云南迁来建村,取名赵家屯。王氏祖由云南迁此,明朝中期,赵氏徙居赵家塔,王氏以信义之意改为信屯。后演化成‘辛屯’。

通过调研,赵润琴发现,云南与“小云南”移民村落密集地分布在胶东地区,特别在今青岛沿海一带的云南移民村落比较多。今胶南市1104个自然村中,云南移民村落342个,占村落总数的30.98%。特别是环胶州湾沿岸,云南移民的村落更为稠密,大多靠近防倭之卫所。胶州市的800多个自然村中,由云南移民建村的有112个,大多为永乐年间来胶州屯垦的军人所建。

在青岛市的市南、市北、四方、李沧4个区现有的或已撤销的村庄中,半数以上是由云南移民创建或是后来迁居至此的。如市南区的青岛村、会前村、田家村、辛家庄,市北区的杨家村、夹岭沟、埠西村,四方区的阎家山阎姓、香李村的李姓、湖岛村的王姓、沙岭庄的曹姓、保儿村的王姓和河西村的袁姓等,都是来自云南的移民。李沧区由云南移民建立的村庄达半数以上。黄岛区的143个自然村中,由云南移民建村的有23个,这些村庄的云南移民,大多与灵山卫设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