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生借特产突围电商瓶颈

07.11.2014  12:22

   课后去取个包裹对不少大学生来说实属常态,但在云南一小批刚毕业或是还在读的大学生的生活里,抓紧课余时间去邮寄包裹才是他们的生活常态。这些未毕业或刚毕业就已被冠上“店主”头衔的年轻人,正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打开年轻的消费市场,力图扩大云南特色产品的受众面,并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

   民族风走上电商快车道

  官方统计显示,云南省目前已有B2B、B2C、C2C等类型网店2万多家,其中约有20%,也就是4000多家网店运营良好。而2014年6月,社科院和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云南的电子商务发展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位。

  虽然云南电子商务总体落后,仍不乏亮点。云南特色苗族项链、有东巴文或刺绣的布包、建水紫陶、华宁陶等云南文化创意产品在多元的电商平台上得到了不少买家的一致赞美。

  “精致”、“好看”,是记者在大学毕业生吴志辉的淘宝网站上看到的普遍评价。这家创立于2013年的小店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结汽车挂件、民族娃娃摆件等总共337件宝贝物美价廉。“从开店到现在,每个月的销量都有增幅。”这位充满自信的“金牌卖家”通过销售特色文化产品一路顺风顺水。吴志辉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网店以经营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为主,所以在货源、产品设计包装和产品知名度上,都比其他省外电商占据更多优势。而这也是吴志辉针对本土特色商品利用电商平台扩大优势的选择。

   多平台推广助力特色产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谋求创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当下昆明电商人才稀缺、网店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俨然已成为云南农副产品,甚至是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手工制品向世界展示自我魅力的最好渠道。

  热爱手工皂的张馨月就曾经是实体店玩家,她的精油手工皂从朋友圈逐步转战商场专柜,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电商。在张馨月看来,商场火热的商业氛围并不适合手工皂的销售。“手工皂的生产是一个需要环境安静、原料精选、制造精细的过程。

  虽然张馨月的手工皂的主要销售平台为淘宝线上销售,但是她也设立了线下手工皂体验店。据她介绍,由于制造手工皂的特殊性以及生产成本的考虑,她把实体体验工作室设立在一个静谧的小区内,客户可以到其工作室拜访参观或者参与手工皂DIY活动。同时,张馨月还在网上设立了“茶室小憩”来分享客户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趣事及与手工皂相关的各类养生信息,并在微信平台上开了微店同步宣传。

   探索符合自身条件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虽然非常美好,但有相当一部分电子商务创业者在发展过程中,因资金、仓储、政策支持等各方面限制的原因,增加了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给企业生存带来很大压力。

  曾在网上经营陶器的杨洋就经历了一番创业波折,刚毕业没多久的他在偶然机会接触到云南的陶瓷产业,立刻萌发了网上销售的念头,经过一系列找货、拿货的过程,杨洋陶瓷器店终于在网上开业。“之后运营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针对人群受限、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对产品品质的监控不足等等。”杨洋告诉记者,买家们之所以购买特产更多是出于对人文方面的感性因素,而这也注定这类文化创意产品很难在品质上做到绝对的标准化。而这对于外行的杨洋来说,自然无法把控每件产品的品质。

  “像我一样遇到这些难题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我希望每一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研究,摸索出符合自身条件的商业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