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副教授吴於松做客“环保之声”

16.03.2016  13:08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全球闻名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正因为有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才成就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多样性”。也正是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才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仍然能够保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了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我省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关知识,3月15日,云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吴於松副教授做客云南广播电视台FM99“环保之声”在线访谈,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与听众进行了在线交流。

 

吴於松教授在访谈中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而少数民族兄弟在历史的长河中,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很多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能满足生计需要的资源利用方式,云南“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高度耦合与良性互动,也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她用白马雪山藏族老猎人打猎的规矩、白马雪山藏族社区老人松茸保护、元阳哈尼族梯田、基诺族传统“刀耕火种”的再认识等事例详细地向广大听众介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与生态系统之间、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系统之间的关系。

吴於松教授在访谈最后说,在少数民族的传说中,经常会把森林比作母亲,河流比作母亲,地球比作母亲,我们要用爱护母亲的心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母亲才能反馈给我们更大的爱和更多的财富。

吴於松教授的访谈,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层次清楚,事例充分,向公众很好的宣传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知识,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吴於松教授有着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关系方面的研究,现为云南省动物保护协会理事,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主编了《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澜沧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图集》等。

  文/巩立刚 吴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