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双江:“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

13.04.2015  11:15

    新华网云南频道4月13日电(记者 白靖利)挂上蜂桶鼓、甩开胳膊、迈开步伐、边唱边喊……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早晨太阳刚出来时,勐勐镇忙乐四组的十多位妇女就自发来到寨子里的大青树下跳起了蜂桶鼓舞。女儿已经十岁的张英说,每天跳一跳,心情就很好。

    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特有的舞蹈,已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仅仅在忙乐四组,就有六七十号人会跳这种根据神话故事传承下来的舞蹈。而据60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俸继明介绍,整个双江县,现在至少有几千人都在学习蜂桶鼓舞。

    而在不远处的勐勐镇千福二组,58岁的拉祜族老人毕玉明正带领近六十名村民连续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舞,他们最大的已经73岁,最小的不到18岁,每个人都学得很认真。毕玉明告诉记者,再过不久就是30周年县庆了,他们要加紧练习,到时候好好让外地来的宾客观赏一下拉祜族的风采。由于平时经常一起练习,毕玉明很有信心。

    作为我国唯一的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共同自治的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立足民族地区县域特色,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加大《文物保护法》和《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抢救意识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力量深入各乡镇、村(组)对民族民间艺人及文化遗址进行专题调研,保护、收集、整理完善各种资料,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据统计,双江县现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类87项,市级保护名录7类21项,省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保护名录1项(布朗族蜂桶鼓舞),目前拉祜族72路打歌已推荐上报国家级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双江县完成了《布朗人与茶》、《双江傣族简史》和《拉祜族72路打歌》等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并投资整理制作了《双江民族祝福礼仪歌曲集》、《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舞碟》,组织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各部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

    尽管是国家级贫困县,双江县仍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200万元建成1848平方米的县宣传文化中心,投资150万元新建千福、那布、忙乐等22间村文化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些乡镇和村寨也纷纷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

    双江县还注重民族文化优秀人才培养工作。据双江县委宣传部长罗欢欢介绍,双江县每年拨出50万元扶持经费,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给予一万元的补助,省级传承人则为八千元。“虽然钱不多,但还是能让他们安心地做好这项工作,让普通百姓也来跟着他们学习。

    “蜂桶鼓舞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一跳起来,什么矛盾摩擦都没有了。如果总是不跳,感觉活着都没有什么意思。”让俸继明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全县热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家一有空都会在一起练习。“大家都来保护我们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些东西才不会被忘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