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南】整容变毁容、高价没商量……云南医美行业咋规范引政协委员热议

23.01.2018  13:21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整形、美容已成为新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使整形美容需求与日俱增,医疗美容成为消费新热点。

同时,由于起步门槛相对较低,行业中良莠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医疗美容事故频频发生,有待行业自身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规范。

21日,2018年云南省“两会聊天室”首场活动举行,省政协委员与行业专家一同共话医疗美容,为云南规范整形行业建言献策。

 

 

2017年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可超千亿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医学方法对人的容貌或人体各部位心态进行的修复和再塑。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的全球美容外科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有望超过巴西跃居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未来5年内增速有望维持在20%以上,预计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可超百亿美元。国内医美机构数量分布密度,在抢人圈地的跃进中,已经在快速接近国外成熟市场水平。

 

 

据一家美国健康医疗公司的调研,74%的中国受调查者将外貌与“”关联,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6%)近三成。德勤咨询的一项报告,也能看出国人对外貌的重视。另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超过2000美元之后,对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的需求就会增加10%左右,并且每年会以这个速度递增。

此外,中国女性也最“要面子”,每月面部护理平均要花六百多块钱(80欧元),中国超八成的整形生意都是她们贡献的。

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各地统计局数据显示,9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医疗美容行业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良莠不齐现象较严重

一方面,中国医疗美容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假冒伪劣药品查处新闻和医疗美容事故频频发生,行业发展混乱、良莠不齐。

医疗美容行业获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销,介绍他人整形美容拿返利是很多美容整形机构的惯用手法。许多美容整形机构的营销人员手持宣传手册,不断伺机向过往参展观众推销。

案例

母女美容变“毁容

家住昆明的王女士通过网站美容广告找到了某写字楼内的一家美容院,她女儿接受了隆胸服务,王女士则注射了除皱针,接着又注射了玻尿酸。之后,王女士很长时间都没有消肿,女儿的胸部则有大量结块。

花了这么多钱,美容不成,反而成“毁容”,母女俩都后悔不已,王女士去找商家理论几次后,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女子整容后脸都变形了

2017年,殷女士专程从老家腾冲来到昆明,在一家医疗美容的医院进行了一次面部整形手术,由于觉得效果不明显,她又再次去这家医院进行了二次手术,术后,殷女士的脸却出现了变形的情况。

医院负责人则表示,当殷女士提出要进行二次手术时,医院的医生一开始并未答应,他们认为殷女士的身体条件不适宜再次手术。

但在殷女士的一再坚持下,双方最终还是签署了免责声明,完成了二次手术,目前殷女士出现的情况是正常的术后红肿,如果两个月后殷女士还觉得效果不理想的话,他们可以再制定相应的整形方案。对于医院方的这种说法,殷女士表示可以接受,她将回家修养观察一段时间,再和医院协商解决此事。

 

 

一针下去视力模糊 举报后收到恐吓电话

2017年8月19日,顶应以19180元的价格,在昆明某整形诊所做了眼综合项目;8月21日陈笑和喊信分别以2800元的价格注射了韩国进口肉毒素眼周除皱,顶应以2800元的价格注射玻尿酸隆下颏。

完成注射后,三人对美容效果满怀期待。可没第二天喊信就觉得头晕、眼睛疼。喊信来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屈光不正。

8月28日,喊信拨打官渡区卫监局投诉电话。执法人员表示,该诊所还没有医疗许可证,但是许可证在8月29日就能下发到,让他们自行解决。

8月31日,陈笑也出现了头晕乏力的症状。顶应的双眼皮变得一只大一只小,眼角一长一短,眼袋切口一上一下。

多次交涉后,喊信等人的质疑均没有得到解答,也没有看到该诊所的相关资质证明。在一段电话录音里,一名自称该医疗整形工作人员的男性对陈笑等人说“你要想死就选好日子”等话语。

 

 

如果想做医疗美容,消费者要擦亮双眼,看这家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核准登记有“医疗美容科”,操作医生是否具有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

同时,一定要签署协议,索取印有该医疗机构公章的发票。

消费者切勿轻信或为了省钱而选择“地下美容机构”,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昆明重拳整治医疗美容乱象

针对医疗美容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2017年10月,昆明市卫生计生委、市网信办等市级6部门近期集中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重点对无证行医和非法行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违规医疗美容培训、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等行为进行查处。

目前,昆明市共有医疗美容机构(含综合医院的医疗美容科)110家。专项行动开展2个多月以来,共检查医疗美容机构102家次,生活美容机构137家次,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依法立案查处9家。

同时,昆明市卫生计生委还接到医疗美容投诉18件,大多涉及医疗美容收费和医疗整形效果不满意等问题,均按时进行了办结处理。

 

 

不仅如此,眼下,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打非风暴”正在医美行业展开。

2017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对非法“微整形”医疗美容服务及相关伪劣产品制售进行为期一年的清理整顿。时间从2017年5月持续至2018年4月。

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严肃整治违规医疗美容培训;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医美行业咋规范引政协委员热议

21日, 2018年云南省“两会聊天室”首场活动举行。省政协委员与行业专家一同做客聊天室共话医疗美容,为规范整形行业建言献策。

美甲美发店也做“医美

政协委员叶建州表示,不少美容院在推销含有激素的产品,消费者使用后产生激素依赖性皮肤问题,一些号称中医美容的机构在没有皮肤科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用针灸等各种方式进行美容治疗,“甚至还有一些美发机构,也会推荐消费者在店内进行点痣等医疗美容项目,这需要对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服务范畴进行界定,如何界定该由谁监管,都是需要探讨的话题。

政协委员刘丽则认为,目前医疗美容行业还存在着不少“小作坊”,这些工作室有的隐藏在商住楼内,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在消费者不甚了解医疗美容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就会被经营者忽悠,购买产品、使用产品之后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可逆的损伤。

 

 

有传染病潜在威胁

受邀嘉宾昆明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江建忠介绍,2017年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及各级消费者协会收到美容美发的投诉600多件,其中医疗美容的相关投诉就占到三至四成,“不少消费者除了遭遇虚假宣传之外,出现问题之后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例如过敏、疼痛,后续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服务打折、医疗事故之后只处理一部分等问题都是消费者们投诉的主要部分。

叶建州介绍,除了出现反应或是整容失败之外,传染病的传染也是不规范“医美”产生的一大潜在危害,如果一些微整形或是医疗美容的工作不是在消毒无菌的环境下进行的,那么通过血液,艾滋病、梅毒、乙肝等都可以传染。

 

 

应加大监管力度

该如何走出云南省医疗美容行业的规范之路呢?对此,在场的委员和嘉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叶建州说,一方面,医疗美容行业要自净自律,同时从政府层面来说,除了要加快相关整治文件精神的落实之外,也要加大整治的力度。

刘丽则认为, 对于不法行为要加大惩治力度,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对各类广告也要进行相应的甄别。此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同样也要认识到人的容貌也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加强自身修养也是一种美的方式。

省医疗整形美容协会会长刘流则建议,消费者一定要坚守“三正规”原则,选择正规医院、正规医师、正规医疗美容产品,“目前昆明市开展了相关的整治行动,未来也会持续开展保障医疗美容行业正向发展”。

(来源:云南网、都市时报、云南日报等,新闻君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