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云南人,怎么能不知道“我们的聂耳”

18.07.2015  21:50

 

  “聂耳祖籍玉溪,出生并成长于昆明,成名在上海,在日本意外去世。”关于聂耳短暂的一生,党史研究专家曾这样总结。这个英年早逝的年轻人目前正被人们以各种方式怀念着。昨晚,第四届聂耳音乐周开幕,云南玉溪唱响“我们的聂耳”。

  只要提起聂耳,在哪里都是响当当的,大家都知道他是国歌之父,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但是要说他是当之无愧的“云南名片”,是云南人的骄傲,却不一定所有人都了解。

 

聂耳与云南民族音乐




聂耳与云南民族音乐


母亲启蒙


  聂耳的母亲是少数民族花腰傣族,她能唱各种民歌,包括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还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像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艺人影响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洋布、洋人及西洋文化艺术大量涌入昆明。聂耳得以先睹提琴、手风琴、钢琴等西方乐器。无数研究聂耳的文章,都详实地介绍过乡土艺人怎样教他拉二胡,花灯盟主王旦东、陈茂先怎样教他唱花灯等。

 


艺术熏陶


  聂耳到上海后,曾多次写信给云南的亲友,要他们帮忙搜集云南的民间艺术资料寄给他。1933年他写信给母亲,信的末尾有这样一段:"现在我想在中国的各地民间歌谣上下一番研究,请三哥将(帮)我收集一些寄来,不论什么小调、洞经调、山歌、滇剧牌子都要。千万急!"他创作的器乐合奏曲《翠湖春晓》就是在洞经调《宏仁桂》的基础上改编和创作的。


 

  一些研究聂耳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乡音”的文章中,还具体举证了《义勇军进行曲》中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前进、前进、前进进”等乐句中,都分别含有玉溪花灯中“闹元宵”、“出门板”、“凤穿花”、“老道情”、以及“走板”的音调。


 

聂耳与云南两座城市


 


聂耳不仅是一位名人,更是属于云南的文化财富。正因如此,“聂耳”这个颇具价值的文化品牌,开始成为众多城市争夺的热点。其中,最为激烈的是在昆明、玉溪之间打响的一场“聂耳营销战”。

 


聂耳与昆明



  聂耳有18个年头是在昆明度过的,这里承载了聂耳的很多印记。聂耳在上海期间创作的《翠湖春晓》,也是源于他当年在翠湖练琴的经历,他在那里目睹了翠湖春夏秋冬的四季美景。而今,翠湖公园里也塑起了聂耳雕像。此外,聂耳还在昆明的大观楼和黑龙潭等地练过琴。



  作为聂耳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昆明保存着诸多聂耳的遗迹。在聂耳故居陈列馆,“成春堂”诊室及药铺、聂耳与国歌、聂耳在昆明、聂耳在上海、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聂耳父母卧室等多个展示单元,记载着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光辉人生。


聂耳与玉溪


  行走在玉溪城区,从清幽宁静的聂耳公园到大气典雅的聂耳音乐广场,从气势恢宏的聂耳图书馆到古朴典雅的聂耳纪念馆,“聂耳”这个名字融入了整个玉溪。


  在宣传上,玉溪也倾尽心血。2005年,玉溪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聂耳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玉溪都会举办盛大的文化活动。

如果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从玉溪到昆明再到上海”的成长之路是一种偶然的话,那么,这种偶然在今天已经成为昆玉同文化的必然:两地同拜一个英雄,共同擦亮聂耳文化品牌!因为他是云南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跟着音乐进入聂耳时光隧道

 

跟着音乐进入聂耳时光隧道

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还原革命年代,电影版《义勇军进行曲》选段▼



毕业歌


  《毕业歌》是由田汉词、聂耳曲的齐唱曲,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影片讲了一对新毕业的青年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理想不能实现,逐渐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毕业歌》随着影片公映,旋即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


▼还原革命年代,电影版《毕业歌》选段▼



卖报歌



  故事发生在上海人潮拥挤的大街上,一个小姑娘在街上卖报,不小心被人潮涌倒,头破血流,报纸落洒一地,坐在地上不由的哇哇大哭,一位路过的先生见其可怜,买走了所有报纸,这位先生就是聂耳。回家后,聂耳想写一首能反映报童心酸生活的歌曲,遂与安娥创造了这首《卖报歌》的原稿。当聂耳拿着这首歌唱给那个卖报小女孩听并征求其意见时,小女孩想了一下说:“如果能把报纸多少钱加进去就更好了”,所以有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这首歌朴实诙谐的描写了卖报儿童的生活状况以及其对未来的希望。


(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