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无声食堂

25.12.2015  12:09

春城晚报美编 胡强俊/画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广东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南方都市报》12月24日

     正方 文明用餐勿以善小而不为

    □ 龙敏飞

    从机场到景点,从国内到国外,一些人不分场合,总爱高声喧哗,种种不文明现象令国人汗颜。中山这所学校倡导“无声食堂”,引导学生安静文明用餐,培养学生在公开场合的文明习惯,其良好初衷值得肯定。而且,这所学校的规定也并非不近人情,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师生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能对周围人造成干扰,即你可以有你的自由,但不应侵害到他人的权利。

    对文明秩序的培养,就应该从孩子抓起。孩子的确很好动,但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该动则动,不该动则不动,或是“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就是一件大有功德之事。再说了,如果从小不对孩子进行文明指引,等孩子长大成年后,陋习就很难改变了。毕竟,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还有可塑造的空间。

    勿以善小而不为。“食不言寝不语”看似小事,却事关个人修养的形成,大而言之还影响到国民之整体形象。希望更多的学校、机关、企业参与进来,让“国人安静地吃饭”不再是奢侈品。对文明的引导与督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而从孩子教育起,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有一天,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不再是一片喧哗,而是安静和彬彬有礼的。

     反方 文明礼仪的食古不化

    □ 斯涵涵

    “食不言寝不语”,这是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但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用餐习惯。现代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就餐时要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增进食欲,使胃液分泌旺盛,促进肠胃蠕动,有益身心健康。学生们正值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原本就课业紧张,上课时要求认真听讲,规规矩矩,中午就餐时间和好友一起吃饭,交流彼此近况,甚至吐槽一下学校食堂的“黑暗料理”,都有助于孩子们放松身心,愉快就餐。现在连这点小乐趣也被剥夺,鸦雀无声,想想是否太过古板无趣?

    偌大的食堂静默无声,成千上百的学生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总觉得有些怪异。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首先需要生活老师的视力好,不会把一看成二;其次要动作快,否则学生举了半天手,菜和汤还没添到饭盘中来;其三,女学生想多加一点饭菜,但是举起的手势让旁边人都知道自己的胃口大,一点点隐私都没有,岂不冤哉?

    饭桌上时的轻松交谈也是增长见识、开发智力、增进感情的重要途径,只要不是大声喧哗没有影响到他人,何必要强求一致,静默无声?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也是用来说话的。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并不等于要用手势代表说话;继承传统文化,更不等于全盘照搬,食古不化。现代文明礼仪需要与时俱进,而非将两千多年前的古训奉若神明。“无声食堂”是文明礼仪的剑走偏锋,若不加以甄别和修正,或将“消化不良”。

     七嘴八舌

    采取“无声食堂”的方式,独创一套手势代表不同的含义,以达到“食不言”的目的,很难称得上是对学生进行用餐礼仪教育。因为从本质上讲,这只是学校制定的一套就餐纪律,让学生遵守而已,那些具体做法离开了学校就不再适用,学生学到的并非社会通用的文明就餐准则。学校最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在日常教学中告诉学生为什么就餐时大声喧哗是不礼貌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就餐习惯。这样做教育的过程会更复杂、更漫长一些,但一旦学生养成习惯,就能够成为受益终身的修养。刘昌海

    让一群学生在吃饭时“不言”,且不说这样的行为所衍生出来的文明示范价值到底有多大,单就其被社会的接受度来看,恐怕也难免陷入“瞎折腾”的尴尬。试问,当下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吃饭时不说话、不交流?再者,常识也早已告诉我们,好的文明总是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的。“无声食堂”看似符合文明规则,实则是以牺牲学生的基本自由为前提的,因为要求学生不说话,反倒用手势来交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人的天性,违反了一个孩子最基本的行为诉求。张剑

    原本有“食不言”传统的国人,吃饭时何以变得爱大声喧哗?有一种现象颇堪玩味。曾几何时,一些原本应该在会议室、办公室里商谈的公事,往往都拿到宾馆里、酒桌上进行,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既成了联络感情的习惯性路径,又是敲定相关事项的不二法门,仿佛不上酒桌就谈不成事。倘若“食不言”成为一种成人社会的文明自觉,公款吃喝的风气必将大大扭转。因此,“无声食堂”显然不应该只是学校有,公务用餐同样有必要倡导,而只有当成人社会做出表率时,让孩子“食不言”也才更有说服力。(范子军)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