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美丽乡村留住乡愁——大理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15.01.2019  15:33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与群众亲切座谈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和白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村民李德昌家,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

自此,我州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把古生村打造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目标,重规划、重保护、重民生、重生态、重自治,留住“乡愁”之魂。目前,古生村已成为大理旅游的新时尚和新亮点,每天四面八方游客寻觅而来,领略古生村的乡土气息,观赏古生村的田园风光,追忆古生村的“乡愁”味道。

古生村的规划建设是全州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保护洱海的重要手段来抓。2006年,我州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州级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2014年、2015年,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措施。2017年,印发了《大理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篇布局,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分步实施,示范引导,不折腾、不浪费,全面提升乡村建设综合效益。“十二五”期间,全州每年整合资金均达到70亿元以上,每年建成近500个美丽宜居乡村。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各县市坚持高位推动,实现全域宜居。

据统计,目前全州共建成以自然村为单元的美丽宜居乡村项目村7600多个,项目覆盖率达73%。环洱海片区成为了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大示范片区之一,境内14条重点公路沿线示范带已初步建成,大理市南五里桥村、古生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州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110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1078个建制村通硬化路任务较全省提前一年实现,近60%的自然村村内道路得到硬化整治,建制村通班车率达92%。水电、沼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应用,农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25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高于县市平均水平。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大理市古生、双廊、才村、龙下登,洱源县西湖、梨园村,剑川县沙溪,鹤庆县新华、奇峰村等成为区域内知名的旅游村,带动了大批农户转型从事乡村旅游业。大理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宾川高原公司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剑川海门口稻麦复种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