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书多比钱多更能引人瞩目的时代开始读书吧

28.12.2015  10:40

    这几天,云南师范大学某宿舍堆积如山的书籍引爆网络。从复旦大学宿舍的8000本,到四川大学某宿舍的3000本,再到云南师范大学的海量藏书,主人无一不被冠以“学霸”的称号。

    不难发现的现实是,在如今的互联网上,书多比钱多更能吸引人眼球。如果有人在网上晒名车、名表、名牌包包,除非主人的财富来源被质疑有问题,否则很少能从网上脱颖而出。而藏书,特别是宿舍藏书一旦在网络上爆出,往往能形成热点,且主人的形象正面、积极。

    这很可能说明一个问题,在当下时代,有书可能比有钱更稀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技术更迭,电子书逐渐在替代纸质书,藏纸质书的越来越少。其二,读书的人少。

    从目前的统计来看,后者影响似乎更大。各界对中国阅读量的调查结果不一,拿2014年来说,有的调查显示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有的说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

    但无论是从绝对数上来说,还是横向对比,我们的阅读量都不尽如人意。

    在知乎上,类似于“读书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往往火爆。往大了说,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更进一步讲,学者齐邦媛说:“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你读什么,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有所依靠,日久产生沉稳的判断力。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环环相扣的历史,再也不用激情决定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对于个人而言,知乎上有人回答说:“(读书)给我清醒活着的权利。”

    所以,书多比钱多更能引人瞩目,这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情。

    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动辄给几千本藏书的主人冠以“学霸”的名头也不妥,除非其中有调侃的成分。读书人都知道,书是用来读的,读之不完就有了“”。读某种书,会引起对这个领域或系列的兴趣,难免要寻、要买,不久发现精力与时间都不够了,抑或兴趣点不觉间转移了,书就囤了下来。

    无论是囤是读,书籍的主人自有分寸。读书人说,囤书即便是“”,但就是不想治。可媒体动辄冠以学霸之名,将囤与读画上了等号,一方面对阅读的理解不够,另一方面也像在告诉大众:“买书吧,多买书,你就成了学霸。

    当然,宿舍藏书,特别是海量藏书,仍需得到舍友的理解与认可,不能因挤占空间而影响了他人。

    当书多比钱多更能引人瞩目的时候,就是我们要多读书的时候了。如今,政府要员出访会提到当地的名著,企业家会在微博里晒书,我们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劝诫。

    如果你觉得劝诫较为功利,那么卡尔维诺说过:我爱巴尔扎克,因为他是空想者。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者。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我爱曼斯菲尔德,因为她聪明。我爱菲茨杰拉德,因为他不满足……

    这是个书多比钱多更能引人瞩目的时代,所以,开始读书吧。(尹一)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