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13个县、乡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02.2015  20:04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 

      此次评审,特别强调群众性、参与性、普及性和整体性,突出代表性民间文化资源或艺术形式,侧重推广普及,严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进行区分。 

      云南省文化厅组织审查遴选了全省1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上报文化部,根据评审命名工作方案和评审标准,最终,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热美蹉之乡、普洱市澜沧县拉祜族摆舞之乡、楚雄州牟定县彝族左脚舞之乡、昆明市官渡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曲靖市陆良县书法之乡、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傈僳族“阿尺木刮”歌舞之乡、德宏州梁河县葫芦丝之乡、红河州弥勒市彝族阿细跳月之乡、红河州石屏县彝族烟盒舞之乡、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阿数瑟”民俗文化之乡、德宏州瑞丽市傣族孔雀舞之乡、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佤族司岗里习俗之乡、滇中产业新区嵩明县小街镇龙狮之乡等13个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被文化部确定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如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佤族司岗里习俗之乡——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简称狂欢节)是佤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狂欢节以“司岗里、摸你黑”文化核心思想为主线,通过开展民俗活动、歌舞表演、自娱互动的艺术形式,让人们在狂欢中释放激情、回归自然,从中感受佤族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摸你黑”取意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涂抹在额头上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传说阿佤人为了生命永恒,找来一种神奇的不死草并磨成粉,拌上药泥,在特定的日子里相互涂抹祝福,以示欢庆;摸你黑以“摸黑一脸,幸福一年,摸黑全身,幸福终生”的活动理念,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到佤山沧源感受摸你黑的激情,体验狂欢节的快乐。 

      又如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热美蹉之乡——纳西族关于“热美”(会吸食死人眼泪和眼珠的生翅飞魔)的观念具有明显的自然崇拜和原始的鬼魂崇拜的特征,是其意识在民间习俗中的遗存;《热美蹉》的男女混唱中音律的模仿来源于大自然,是一种表现心理的纯粹音乐,人类早期这种文化现象完整地遗留在《热美蹉》当中,且极少变异地保留着;《热美蹉》为集体歌舞,参加者少则十余人,多则达几百人,不分男女老少,手拉手围绕火堆,按顺时针方向踏歌,边唱边跳,因而大旋律大动作较为简单,这是原始歌舞的特色;《热美蹉》音乐的独特唱腔对纳西族民歌、东巴宗教音乐及《白沙细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热美蹉》对纳西族的思想精神、社会生活、民族心理以及文学艺术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再如德宏州梁河县葫芦丝之乡——梁河葫芦丝的改良基于梁河的传统工艺,在音准、音量、音域及调类的分归等方面,按12平均律进行了改进,制作出常用音区为九度音程,20多个调类的葫芦丝,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类型,高音者音色清亮纯净,中音者温柔细腻,低音者浑厚深沉;梁河的葫芦丝制作一直延用传统手工制作,从选材、加工、校音到音质、音色的处理都非常讲究;2014年4月,梁河申请的“梁河葫芦丝”地理证明商标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总局商标局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