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正迈步 巾帼助力恰逢春

19.11.2018  10:53
——岔路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近期,按照临沧市妇女干部专题培训班的要求,我深入镇康县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岔路村,以走访、座谈等方式,调研该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一、岔路村基本情况

  岔路村位于军赛民族乡政府驻地的东北部,振清二级路边,与耿马自治县勐简乡、永德县崇岗乡接壤,地处镇康、耿马、永德三县交界处,是临沧通往镇康县城的第一个行政村,距乡政府驻地4.5公里,距县城南伞9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汉、佤、德昂等民族杂居的村,全村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475户194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3%,下有8个村民小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71人。

  全村辖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最低海拔600米,最高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21.6度,年平均降水量1888.5毫米,适宜种植水稻、橡胶、甘蔗、咖啡、坚果等热带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2017年末,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334亩(水田面积1494亩、旱地面积840亩),林地面积7080亩,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4776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710公斤。果园面积1682亩、产量2611百公斤,橡胶面积6293亩、产量2237百公斤,咖啡面积2120亩、产量2658百公斤,甘蔗95亩、产量4400百公斤。

  岔路村下设1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71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7人,占24%;妇女党员13名,占22%;党员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39%。

  目前,在发展橡胶、咖啡、坚果等经济林木特色产业的同时,计划发展奶牛养殖、土鸡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产业,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注入红色信贷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总体上而言,岔路村面积小、人口少,农民收入低是难点、是短板。

  二、主要做法 成效

  岔路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建+乡村振兴,切实实现乡村自我振兴。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的自我振兴,全面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目标。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村委会、妇联、民兵、理事会等组织作用,各归其位、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发挥党员主力军、妇女半边天、共青团生力军作用。

  二是选优培强理事会。由党支部牵头,在精心组织,通过宣传、召开户代表会等程序,将自然村中的妇女代表、致富能手、优秀党员、群众等选拔任用到理事会中去,建强理事会班子。

  三是摸清家底,找准不足。制定“4个清单”,自然资源清单,摸清本村发展优势;人才资源清单,摸清人才分布情况;建立问题清单,摸清影响和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建立工作项目清单,明确本村有什么、缺什么、优势在哪,如何发挥优势,心中有数才能手上有招。

  对照17项指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差距:无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产品加工企业、无电商平台、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惠民金融服务点、无信用组创建,没有村法律顾问、没有传习所,缺少示范村和示范庭院。

  全村475户农户中,有124户住房抗震级别达不到要求、159户洗澡设施配套达不到标准、418户庭院人畜分离达不到标准、360户无宽带;全村有8.7公里的自然村串户路需要硬化、需安装路灯224盏、需建设卫生厕所2个。

  村内人才资源匮乏,缺少带动群众致富的能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收入产业单一,群众积极性不高,文化水平偏低。

  四是强化工作落实。抓组织力提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了乡村振兴理事会章程、民主评议制度、“三议三公开”制度等制度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用足“绣花功夫”,以“产业为基、生态为根、人才为本、文化为魂”,共筑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二)党建+乡村旅游,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党建+乡村旅游,打好建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岔路村结合地处军赛美丽的热带风光、田园风光、南汀河风光,结合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结合方便快捷交通、人流、物流优势,开发了以“佤拉傈德军赛乡,三县漂流好地方”“吃红生、摘密桔、玩漂流、避热暑、看山花、吃农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重点开发了“激情漂流、水上乐园、乡村骑马、渔家垂钓、鲜果采摘、沙滩露营”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同时,带动周边村寨发展,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田园综合体,把南汀河美丽亚热带风光打造成美丽田园、大众公园、幸福家园、文化庄园、创业乐园。

(三)党建+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按照美化、亮化、净化、绿化、文化的理念,把大坝自然村建成“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特色村庄,大力开展“七改三清”行动,投入资金200多万元进行污水集中处理。

  制定乡村民约,建立健全自然村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垃圾清运收费制度、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制度等,构建户清扫,组收集,村清运,乡处理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妇女勤俭持家优势,开展洁净家庭创建活动,每月由理事会一检查,每季度一公开评比,对做得好的家庭进行奖励,做到组与组比、户与户比。

  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创建“农家美丽小院”和“小桥流水人家”,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大力开展振清二级路和南汀河大道整治工作,打造“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景、冬有韵”的景观大道,达到“景美、民富、人乐”的天人合一境界。

  三、制约因素

(一)劳动力能力水平不强。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也是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当前,岔路村整体农村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偏高,年轻人大多到沿海地区打工,或者在家务农的也多是初中文化水平,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突出。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 乡村振兴,农民的收入问题关系民主管理、居住环境、农村乡风等,同时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整体上看,村民收入与过去相比都有很大提高,以橡胶收入为例,村民收割橡胶后的收入,剔除农药、人工费及必须的生产生活成本后,群众用于个人发展、扩大生产等方面的费用较少,即便是在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较为完善的基础上,对重大疾病等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教育与社会心理的影响。 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长期以来,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没出息的人当农民,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城乡缺乏双向流动。 过去限制农民进城,把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人为割裂了城乡之间的关系。现在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极端倾向,进城购房成了普遍的追求,也成了城镇化的一项指标。

  从乡村建设的一些优秀典型案例中我们看到,在外人才返乡带动,往往能成就一个乡村的振兴发展,他们利用在外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凭着一腔对家乡的热情和情怀,为家乡注入了活力,带动了群众致富。人才难以回流农村、农业,在外人才返乡积极性不高,虽不是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但确实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短板。

  四、充分发挥妇女在 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一)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农村妇女树立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识。 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要以生存为基础,以彻底脱贫为前提。为此要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农村妇女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目标,构筑乡村妇女现代生活的利益共同体。

(二)科学把握农村妇女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走立体化多元的发展道路。 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强求一致,突出她们的个体优势,走城乡互通、立体化多元发展之路,特别是军赛依托得天独厚的坝区热区气候、位于振清二级路及正在建设的高速路旁,沿南汀河沿线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业方面,种植蔬菜瓜果,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制作传统民族服装、酿制德昂族水酒、德昂族装饰品等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在这些方面妇女都是主力军。

(三)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为农村妇女提供大显身手有潜力的发展舞台。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征途中,总有一股力量需要重视,那便是农村中的妇女们。在农村的发展中,女性占据着重要地位,她们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在丈夫外出务工的时候,自己在家里种田、带孩子、抚养老人,正因为如此,每个家庭才能够越来越和睦,农村社会才能够运行顺畅。女同胞由于自身的体质原因、性格特点,可能外表上没有男性那么刚强,尤其是对于农村女性来讲,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具有优势。

  我们却可以看到,每一块农田上,每一片土地上,都有女性同胞们忙碌的身影,她们以小小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并没有表现出柔弱的一面,而且在面对家庭困境时,她们却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顽强。

  如大坝自然村的罗永兰,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能力较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业余从事肉鸡养殖,带动4名群众致富。为此,要切实发挥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农村妇女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提高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村妇女发展提供可依托的发展载体。 农村妇女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要培育产业带头人,以农村妇女骨干、基层妇女干部、返乡创业女大学生等群体重点,持续开展土鸡养殖、大棚蔬菜种植、庭院美化、电子商务、手工编织等专题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提高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通过打造创建各类“妇字号”基地,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及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巾帼扶贫示范基地作用,在提升妇女脱贫致富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批农村女能人、“巾帼致富带头人”,变“输血”为“造血”。

录入者:曹建文 责任编辑: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