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鸡街乡倾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03.03.2015  12:01

      本报讯(记者 勾六零 通讯员 苏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漾濞县鸡街乡从提升窗口部门服务水平抓起,从细节做起,以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和平台,倾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打造“一个窗口”。鸡街乡以乡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和平台,整合司法所、财政所、林业站、民政所、土地所、计生站、电管所、信用社、派出所等职能站所,统一到乡便民服务中心挂牌上岗,联合办公,组建统一的办事平台和公共服务窗口,实现了方便群众办事。

      畅通“两条渠道”。一是畅通便民服务信息渠道。由乡各站所面对面和群众交流,直接回答群众的疑问,同时为农民外出务工创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劳务输出、法律等援助服务。二是畅通信访接待和矛盾调处渠道。乡便民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信访接待室和诉求室,负责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服务中心,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共接待群众来访38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7人次,调解民事纠纷52起。

      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乡便民服务中心在办理各项业务的同时,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创新方式,强化措施,成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助推器”。二是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相结合。三是与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上岗前对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律实行公开考试,优胜劣汰,竞聘上岗,增强了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为民服务意识。

      强化“四种机制”。一是强化服务机制。在受理和办理环节上,推行限时办理、承诺服务、首办责任制和“销号”服务,对程序简便的一般性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对当时不能办结的要建立档案,明确办理责任人,跟踪服务,直至办结“销号”。二是强化监督机制。乡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群众诉求服务台和为民服务意见箱,并向群众公布为民服务监督电话,畅通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三是强化督导机制。对作风飘浮、敷衍应付、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限期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实行待岗处理。四是强化考核机制。乡考核领导小组每半年对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干部考核评比、表彰奖励和民主评议的依据之一。

      解决“五难诉求”。一是为群众解决出门难问题。乡便民中心工作人员只要接到电话诉求,马上受理,一律代办,有时还与村组干部联动,主动上门服务。二是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乡便民中心以“一切为了群众满意”为服务导向,做到办事既热情又周到,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东跑西跑重复跑,你管我管都不管”的状况。三是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针对办证程序多、手续复杂、群众来回跑现象,规范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解决信息获取难问题。该中心通过室外专栏、简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最新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和各种致富信息。五是解决创业贷款难问题。对于有心创业,但苦于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的“三缺”能人,中心专门设立了“创业帮扶恳谈室”,协调工商、税务和信用社等部门,为他们创业致富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和资金帮扶等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