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越南讲了这三个故事

06.11.2015  20:43

    11月5日,在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文章写道,近代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留下许多佳话。习近平特别讲了三个人的故事:胡志明、洪水和屠呦呦。他们正是中越友好的见证者和践行者,其中胡志明更是中越友好的奠基者。

     胡志明:在华创立越南共产党

    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曾经在华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并指导开展越南革命活动,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军民结下深厚战斗情谊。写下了‘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胡志明是越南的“国父”,他是越南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带领越南人民进行过抗法、抗日、抗美斗争,为越南摆脱殖民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胡志明出生于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越南,自小便立志将同胞从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1920年,他在法国加入共产党。

    1925年,胡志明在广州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同志会内部成立“共产团”,为建立越南的共产主义政党作准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机关报《青年报》,不断寄往国内,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志会的会员宣传鼓动工作使越南人民认清了世界的革命运动,并对本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是越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马列主义的第一个革命组织。由于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内部便出现了共产主义派。影响也不断扩大,成为越南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而当时影响较大的“越南国民党”、“越南青年高望党”等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政治组织就逐渐在人民群众中丧失了威信。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下,大批越南爱国青年加入到同志会之中。很多骨干先是来到广州,后秘密返回越南组织革命,为越南共产党成立打下基础。

    1928年底和1929年,在越南北部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中开展了在印度支那成立共产党的运动。1929年1月,北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全国大会筹备会议召开以后,就成立了有7个人参加的共产主义小组,以便负责领导成立共产党的运动。1929年5月1日,在香港召开“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全国大会,讨论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问题,大会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会后1929年6月北部代表团便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优秀会员都积极地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决定,把该会现有组织(大部分在南部)改组为“安南共产党”。1930年2月3日,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香港召开会议,将印度支那共产党、安南共产党和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三个组织合并,称为越南共产党。

    胡志明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胡志明病重期间,毛泽东、周恩来专门派医疗队前往救治。

     洪水: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外籍将军

    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写道:“越南著名将领洪水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外籍将军和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

    洪水(1906-1956),原名武元博。生于越南河内一个地主家庭。15岁考入师范学校,17岁赴法考察时结识胡志明,1924年到广州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洪水。1932年,以师职干部身份到瑞金红校任教。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工作。1945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任军区司令员,授少将军衔。1950年再到中国,任中央统战部越南科负责人。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委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一等八一勋章、一等独立勋章、一等解放勋章。1956年患癌症后回越南,在河内病逝。

    洪水是中国抗战中的越南将军,曾与中国人民共同走过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屠呦呦:起源于援越抗疟疾的诺贝尔医学奖

    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还提到:“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

    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越战争期间,正值疟疾肆虐横行,困扰全球,越南军队也深受其害。能否找到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也成为可能影响交战结果的重要因素。当时的越南政府因为缺少相应的科研条件而求助于中国。越共总书记胡志明亲自到北京向毛泽东提出支援请求,毛泽东立即布置了抗疟疾新药的研发。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联合召开“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全国协作会议”,决定组织60多家科研单位协力攻关,并制定了三年科研规划。该项研发任务被定性为“援外战备”的紧急“军工项目”,以5月23日开会日期为代号,称为“523任务”。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科研组组长加入到该项目中来。“523项目”最重要的科研成果就是青蒿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蒿素在全球已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并在今年获得诺贝尔奖。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越之间的友好故事不胜枚举,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越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