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博鳌声音”将为亚洲自我变革注入强劲活力

23.03.2015  18:17

中新社记者欧阳开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亚洲眼下正在进行的这场自我变革,需要注入一股更为强劲的活力,使之和世界发展更加相得益彰。即将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为此提供良好契机。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将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16国中外领导人将应邀出席年会。习近平还将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主旨演讲,引起外界高度瞩目。

习近平主席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分别出席论坛2013年、2014年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足显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论坛的重视。由于各界协力推动,论坛也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亚洲是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指出,拥有世界总人口60%以上的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三极,但外围市场较疲软,欧洲经济不振,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亚洲国家也存在升级换代的问题。

由此可见,研究亚洲的问题,首先应适时审视亚洲所处的形势。从纵向来看,中国领导人在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对于世界以及亚洲当前形势的分析历来都是重要内容。习近平不久后也将带来他对亚洲形势的最新研判。

怎样让亚洲突破发展难题,集众智所为,才是真正成功之道。与亚信峰会和APEC会议相似,博鳌亚洲论坛逐渐成为亚洲打造经济共同体的重要抓手。此次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各方将围绕这一议题共商发展大计,中方也将就此表明中国的态度和主张。综合舆论分析,其中有三点外界尤为关注。

其一,中国正在做什么?

刚过去的2015年全国两会之际,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广受关注。同时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提出“双中高”策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突出的是要使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实面临着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对于中国如何面对这些挑战,习近平的讲话中将会进一步释疑解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对中新社记者指出,今年全国两会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将首次在博鳌论坛这一国际多边场合发表讲话,料将阐述中国为下阶段的发展确定的政策目标和方向,增加中国政策的透明度和宣讲力度。

其二,中国是什么姿态?

近年来,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局部地区持续动荡,面临着调整和共建的问题,中国在亚洲安全合作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分析指出,今年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安全合作应是题中之义。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认为,命运共同体的机制如何演变,以及接下来中国在亚太地区将会产生什么作用等问题,都会成为此次博鳌论坛的关切点。

“有担心认为,现在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损害地区利益,会不会对国际体系进行冲击,中方在此次年会上也会有相应回应。”阮宗泽表示,中国自身已经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中国的发展对于现有国际体系不是颠覆性的,反而中国有突出的维护性和建设性作用。

其三,中国方案是什么?

阮宗泽指出,亚洲本是经济发展非常有潜力的地区,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会滞后,亚投行是为解决这个问题“量身定做”的中国方案,它能解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瓶颈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亚洲会迎来又一次腾飞的机会”。

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亚洲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提供了有利契机。今年被外界预期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之年,此项战略更是被寄予厚望,各方表达出积极意愿。

如不久前中国外长和尼泊尔外长会晤时,尼方就表示,欢迎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愿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相信这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战略,无疑将成为此次论坛年会的焦点和重点。这两种方案也被视为突破亚洲发展瓶颈的重要策略。(完)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汇聚全球目光四大热词持续发酵2015-03-2307:24:57来源:中国新闻网.分享至:中新社北京3月22日电题: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汇聚全球目光四大热词持续发酵

中新社记者刘育英刘辰瑶

全国两会结束一周之后,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与去年相比,亚投行、“一带一路”、新常态等成为今年的热词,在会上不断发酵。

1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境外代表与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均与会。

亚投行

“亚投行”成为在各论坛被提问频率最高的问题:贷款的盘子有多大、投资到哪些国家、投资到哪些行业,都受到关注。

中国财政部部长、副部长在不同场合回答记者提问时,都对中国的立场进行了阐释,即亚投行是世界金融体系的补充。

两大国际金融组织也先后对亚投行发表看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说,欢迎中国组织成立亚投行,中国有理由牵头成立多边的金融机构。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称,亚行与亚投行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透露,亚行和亚投行正在洽谈合作。

“一带一路”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影响到世界上60余个国家、44亿人口。万事达卡总裁彭安杰说,“‘一带一路’是全球贸易发展很好的推动力”。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开幕式致辞时明确表示,2015年,在区域发展政策方面,中国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继两会期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不可同日而语后,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此次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地缘战略的工具。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已实质性结束谈判的中韩、中澳自贸区,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与南亚、中亚、西亚的有关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已经在进行自贸区谈判,或已开展可行性研究,或正在进行初步商谈。

新常态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新常态特征之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这种转变仍在进行之中。

吴敬琏的观点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可。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认为,如果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就过于乐观了,未来10年还要花巨大力气去实现“新常态”。

转变发展方式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已经成为中外共识。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新的改革路径会与过去的措施很不同。要让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可持续、更加有效,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出改变。

新型大国关系

今年92岁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再次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曾经全程参与尼克松访华的他,对中美都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出版《论中国》一书。

基辛格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潜在竞争对手间建立的大国关系。以往“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的冲突解决往往会依赖军事手段,但如今已经行不通了。

他认为,美中应超越冲突,开启国际秩序新模式。

与基辛格对话的张业遂介绍了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定位。他说,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国际秩序需要改革,但不是推倒重来。”(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