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为“城市病”开良方,昆明如何治?!

28.12.2015  12:54

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如何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开出药方。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城市病”一词首次成为官方用词。


作为享誉全球的春城,昆明却把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水源短缺、管理粗放、应急迟缓这六大城市病占了个全。那么昆明城市病的具体症状如何,又该如何对照习大大的良方来治理呢?


环境污染

 

进入冬季,京津翼等地人们在网上“晒雾霾”,昆明人不甘落后纷纷在网上“晒蓝天”。而昆明的环境污染不在天上,在水里,确切地说就是滇池。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昆明地区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与滇池自净力减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滇池水体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滇池外海水质沦为劣五类。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亦被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濒于灭绝。



作为国家重点治理“三湖”之一的高原湖泊,滇池治理数年来一度备受关注,其治理成果关系着一方生灵,也为其它江河湖泊治理做出警示。“滇池清,昆明兴” 反之亦然。


  治理良方

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调相互促进,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



治理污染非朝夕之功,受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等因素影响,实现环境“良治”的任务依然艰巨。只有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多方制衡转变,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倒逼与激励并重,才有可能逐渐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交通拥堵

 

高德地图发布“中国最堵城市排行榜”,昆明排行第14。 随着昆明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道路的拥堵成为了市民出行头疼的一大问题。上班堵、下班堵、滇池堵、环城堵、北京路堵。你堵、我堵、大家堵……



除了有雨便是冬外,每逢降雨,昆明交通会更堵。公交车难等,出租车难打,上班迟到,回家晚点……突降暴雨后道路积水更是堵堵堵,堵车以成为昆明交通常态,让市民头疼、厌烦。


  治理良方

习近平强调交通问题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习近平指出:“如何解决好海量人口的出行问题是个大难题。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习近平指出:“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缘于公共交通不足,迫使通勤者以小汽车来弥补。将来如果能够形成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和小容量的个人交通互补,各自在自己的领域来发挥作用的交通格局,拥堵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届时各地实施的摇号政策也将终结。以日本东京为例,由于拥有发达的公交网络,民众在出行的时候,虽然拥有更多的小汽车,但还是会首选轨道交通。买小汽车则用在个人的休闲、度假、旅行等方面,这样就形成了小汽车(私家车)交通和公共交通良性分工。


房价虚高

 

每一个生活在昆明的人都知道,昆明虽是个三线城市,可房价都快赶上了一二线城市了,市中心全都是均价中的万元户,还有均价低于8000元/㎡的楼盘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在二环内,这么高的房价怎么买得起房?昆明人普片一个月的工资连一平米都买不到!



  治理良方

今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会议强调:“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政策将以稳定为主基调,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将围绕着楼市“去库存”展开。


水源短缺

 

对于昆明缺水,有人认为这是个伪命题——从古至今,昆明全市境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1条,总面积327平方公里,总储水量22.2亿立方米。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放在国内任何一座省会城市,都是傲人的本钱。特别是坐拥500里滇池,人们相信,昆明绝对不会没水吃。


遗憾的是,昆明处于珠江、长江、红河的分水岭,没有大江大河过境,没有直接可以利用的水,加上滇池水质被污染,所以昆明只有靠天吃饭。



多年来,昆明年平均降水量949.3毫米,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6.44亿立方米,仅占全省的3%;年人均水资源量1003立方米,仅为全省的1/5。滇池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仅为全省的1/30。却支撑了全省29%生产总值和14%人口的用水量。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形势严峻、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直是昆明特殊的水情。所以说,昆明是一个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结构性缺水“四缺并存”的地区。


  治理良方

习近平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发展思路。



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是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要通过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排污总量三条红线进行控制,重塑我国人水和谐平衡关系。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管理粗放

 

在昆明,小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城管工作越来越不好开展,发生在昆明翠湖西路的暴力抗法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5年5月10日,昆明翠湖西路曾发生过城管与小贩的大规模冲突,民警现场鸣数枪才得以制止事件。今年以来也发生过“明城管队长涉嫌滥用职权被公审”、“昆明十居民告城管不作为”、“昆明一城管副中队长受贿”等新闻,其实,这也是一种“城市病”——管理粗放。



  治理良方

刚刚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今年11月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对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要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实现机构综合设置,统筹解决好机构性质、执法人员身份编制等问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制度,特别是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依法、规范、文明执法。


应急滞后

 

近年来,城市的内涝灾害、踩踏事故、群体性事件等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应急迟缓,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教训十分惨痛。


以17日降雪造成的交通拥堵为例,这确实是对昆明应急和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多路段结冰引发多起交通事故进而造成拥堵,几乎影响了整个城市,这是天气对一座城市应急能力的一次考验。从结果来看,我们虽然可以肯定交警、路政等部门在应对中所作出的努力与付出,但客观地说,昆明应急能力也有提升的空间。




从及时疏导交通、调集工业盐、撒盐铲冰等处置方式来看,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交警部门在处置上,是按照相关预案执行的。但我们似乎缺少一个全市范围内各部门联动的应急预案。特殊天气除了会影响交通以外,还会影响电力、物资供应、农业等多方面。不论波及哪一个方面,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作。所以,一个总揽全局的应急预案极为重要。此外,提前预判应急预案何时启动也是值得考量的问题。


  治理良方

人是城市的主体,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习近平多次强调城市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问题。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救灾救援队伍。”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严格安全监管,健全城市应急体系。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维护公共安全、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根本之道。


望闻问切、火灸石砭,恰恰是因为一种爱。我们期待在党中央领导下,在政府部门与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昆明会变得越来越健康、美丽。我们期待着与风姿绰约、美好动人的春城,在未来的岁月里美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