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主动脉撕裂 8小时“搏命手术”主动脉血管全换成人造

30.09.2015  09:45

胸口一阵剧烈的疼痛袭来,主动脉血管的忽然撕裂让74岁的张奶奶命悬一线。医生说,张奶奶是“幸运儿”,这种叫做主动脉夹层的疾病比癌症还可怕。发病24小时内,有50%的患者都会死亡。在保持了同一个姿势侧卧10多天后,张奶奶病情终于稳定,等来了手术时机,并于近日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完成了手术。

命悬一线

70岁老人心脏主动脉撕裂

还好那天我们都在家。”老人的女儿邓女士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在外地工作,平时老人都是一个人在家。“发病那天正好是周末,我和小孩回去看她,她从椅子上站起来,就说胸口揪着疼,然后就开始往下瘫。”邓女士意识到情况紧急,一路打着双闪灯,把老人送到了延安医院。

在急诊一检查,就发现主动脉充血、有钙化点,胸腔里都是积液。”邓女士说,老人入院后就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随后还开始浮肿。因为老人已经74岁,无论心脏还是血管都很脆弱,同时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只有将这些病情稳定下来,才有条件进行手术。

不能吃东西,不能翻身,想下地也不敢给她动。”邓女士说,在等待手术的这十几天里,只能一直保持侧卧的姿势。那怕一个下蹲,一个咳嗽,都有可能把最后一层血管冲破。入院后第17天,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李亚雄为老人进行了手术。

来势汹汹

发病24小时内50%病人死亡

李亚雄介绍,正常的血管分内膜、中膜、外膜三层,内膜破裂之后,血进入中层,中层是内膜和外膜的连接层,非常疏松,内膜一破掉血压一高,中膜就会自然剥离,血液就会进入外膜。“心脏主动脉像城市供水的主干道,压力非常高,而血管外膜就像一层棉纸,要是有任何因素再把外膜弄破,根本就不用抢救了。”李亚雄说。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几乎没有征兆,一旦发生之后,患者胸部会有撕裂性的疼痛,有濒死感。在撕开的过程中,就靠血管外膜来包住血。第一次撕裂后,可能稳定一段时间,但随着血压的波动,还会继续撕裂,病人就会发生持续的疼痛。

李亚雄坦言,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异常“惨烈”。据统计,发病24小时内就有50%的病人死亡,剩下的以每小时1%的死亡率在增加,2周之内70%的患者会死亡。仅去年10月,6个病人转到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科的患者,就有3人在转院途中死亡,3人到达急诊科之后死亡。治疗上非常糟糕。

死里逃生

医生为她换20多厘米人造血管

李亚雄介绍,急性主动脉夹层在云南的发病率很高。延安医院今年到9月份已经做了23例这样的手术。随着CT的普及,主动脉夹层这种疾病已经基本能被诊断出来。

70%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与高血压有关系。”李亚雄说,病因除了与高血压有关外,有结缔组织病变、高血脂、血管硬化,还有一些先天性的因素都可能致病。秋冬季节变化时,会影响血压,这个季节发病率是最高的。从2006年独立开展这项手术以来,每年的立秋前后,手术量都会翻倍。

这是当今心脏外科最顶尖的手术,平均一台手术时间需要8小时。在为张奶奶进行手术时,医生要先断开主动脉上分出的血管,从主动脉根部开始,用20多厘米的人造血管替代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等位置,远端再安装支架。换好人造主动脉之后,再将断开的血管与人造主动脉吻合。

记者 孙琴霞(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