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临沧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体会
07.07.2015 11:21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般地理解,生态应该是人与自然共生互动、连续不断、生生不息的一种良性循环状态,“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要求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于云南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了云南生态建设对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作用,对我省进一步找准目标定位、突出优势特色、推动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临沧,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出发,主动融入云南的生态建设布局,主动融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认真加以谋划,加快生态保护和建设,意义更加重大。良好的生态,一定有山、有水、有丰富的物种、无污染,保护好、利用好临沧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们责无旁贷。
水是生态之魂。水资源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发挥着根本性作用,在大规模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临沧,环抱在澜沧江与怒江之中,内有南汀河穿境而过,水资源总体非常丰富,但就整个生态系统而言还是比较脆弱,我们也就更加需要把其保护好、利用好。
文明是文化的影响,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发挥人的作用要靠大家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智慧,这样的语言既朴实易懂,又是那么的情真意切,我们每一个人听了都一定会为之感动,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这样去做。
建设就是需要我们去做,只有把我们自己美好的理想化为现实,只有把我们自己绘制的蓝图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才不会是一句口号。“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政绩观”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的愿望。
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向全体民众提供这样的公共产品。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这些产品的生产与获得,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落实。
二、准确掌握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地球上各种要素和系统的良性循环体现着自然之美,为我们展示着勃勃生机。然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代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推动,给本来就脆弱的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森林生态受到严峻挑战。 森林是地球的“肺”。森林在为我们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追求更多物质享受的欲望,建筑业、造纸业、板材加工业等企业成长带来的森林资源消耗,“大树进城”、土地征占用、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带来的影响,都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被老百姓戏称为花钱买破坏。
(二)植被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植被是地球的“皮肤”。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等产业发展(特别是无序、大量放养)对土地植被造成破坏;城市建设、交通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对土地植被造成破坏;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植被造成破坏;动植物物种的不规范引进也是植被生态的隐形杀手。
(三)水系生态破坏难以有效控制。 河流水系是地球的“血脉”,湿地是地球的“肾”,海洋是地球的“心脏”。如今的河流俨然成了排污纳垢的主阵地。矿产资源开发、森林资源开发、河道取砂取石、城乡污水排放等都给水系生态带来了较大压力。
(四)产业生态影响时长面广。 在产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大棚薄膜等化工产品的大量使用,加之废弃物回收水平低下,加大了土地降解和吸收农资废弃物的压力,大大降低了土地的质量,增大了农产品安全风险。
(五)大气生态是生态建设的又一难点。 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污染来势凶猛,可视性强,只要肯花钱,问题不难解决;城镇化污染是一个变数,今天的问题解决了,明天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汽车尾气排放,在若干年内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城镇化道路发展速度越快,治理的难度越大,治理污染的难点在于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地方政府目标不清等诸多方面。
三、全面推进临沧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围绕存在问题,并结合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重点应从六个方面予以推进。
(一)建立和完善生态规划。 对已经制定的规划要进行完善,对一些群众需要非常迫切的小区域生态要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一总体要求作为发展的新的定位,将之纳入“十三五”进行重点规划。
规划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用地的最有效途径。确定不同区域的包括生态功能在内的主体功能区,划定一定比例的生态红线区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的、新的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规划也是生态规划的一部分。城市透水地面减少是城市“涝”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城市规划要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把农田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
(二)保护原始生态。 原始生态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只要措施得当,就可以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要力争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弘扬民族特色文化、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在保障原始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区域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传统民族文化有一个良好的传承和保护。
在原始生态保护工作中,要认真做好工程性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保护,避免工程项目建设中造成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如大量的交通、水利工程上马,修堤建坝,截弯取直,河道标准沟渠化,农田建设网格化等等,损害了河流水系、生物生长的自然特性,对原始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用地是保障城乡社区环境舒适度的必要空间,是小康社会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下大力气予以保护。
(三)恢复性建设原有生态。 恢复原有生态是生态建设的又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在建设中更多的是关注建设项目本身,对原有的、能够发挥较好生态作用的东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快恢复。
如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的“三面光”工程、大的河流治理工程,解决了一些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但对自然生态来说,毫无生机可言。重视生态湿地的自然吸附吸收污染物的功能作用,是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思考并加以妥善解决的问题。
(四)保护水生态。 水的保护是生态保护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水的保护,既是生态保护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是水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在广大农村,重点是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安全有效处置。
(五)发展产业生态。 在产业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生态建设的因素,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选择产业构成,把那些有益于生态建设、产业效益好的产业作为产业布局的重点,同时,认真清理非法占地,建立闲置项目土地退出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复种指数,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条件。
(六)发展生物生态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要确立发展生物生态农业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观念,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把更多的生物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要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做出努力。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隐蔽性的特点。
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检测,摸清底数,示范引领,分步实施。重点是依靠科技,强化支撑,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的用量,这是最好的防治措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程治理环境污染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当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明确各自的责任。要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控,结果严惩。抓源头,才能事半功倍;抓过程,才能以大事小;抓结果,才能见微知著。
临沧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决避免走工业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养护一方净土是我们临沧人的共同愿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大美临沧”真正美丽起来,全面推进临沧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07.07.2015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