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十二五”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斐然

12.01.2016  19:28

"十二五"期间,临沧市以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为发展理念,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壮大绿色经济、成就大美临沧为目标,把抓项目、建生态、强产业、惠民生有效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打造亮点,突出建设成效,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林业在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大美临沧"建设目标,临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森林临沧的决定》,从2013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森林临沧"建设,全市开展了以南汀河、澜沧江以及过境城镇河流为主要对象的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全面退出25度以上陡坡地和海拔1400米以下低产低效低值农作物种植,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临沧秀美山川奋马扬鞭。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争取退耕还林资金98941.45万元,其中项目资金42526.6万元,政策补助资金56109.25万元,其它经费305.6万元。全市完成年度检查验收218.2万亩,其中完成年度实绩、三年成效验收和封山育林五年成效验收178.3万亩,阶段验收39.9万亩,同时,标志着全市55.3万亩(生态林54.34313万亩、经济林0.95687万亩)退耕地还林面积全部通过国家重点核查验收即阶段验收工作。

2008年至2015年,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到位,"十二五"期间完成:基本口粮田15万亩,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1万台、节材灶0.1万眼、太阳能1.69万台、薪炭林7.3万亩,后续产业发展种植业97万亩、养殖业棚厩建设18.2万平方米、青储窖2.8万立方米、饲料地6.55万亩、农村技能培训3.5万人、补植补造15.34万亩。全市完成配套荒山地造林21万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

2012年至2015年,全市共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17万亩。2014年至2015年,全市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7.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7.37万亩,退耕还草0.43万亩。

全市退耕还林工程以"三线"(沿河、沿路、沿边)为重点,着力发展"五大产业"(木本油料产业、工业原料林产业、珍贵用材林产业、林下产业和苗木产业),重点推广林茶、林果、林药、林苗、林菜等造林模式,重视立体发展,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耕促管,建设 "万元山",全市呈现出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的良好局面。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6点几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初期的60.56%提高到2015年的66.5%,辐射带动发展林产业基地1593万亩,打造出一批以凤庆县滇红第一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集一身的安石村为代表的退耕还林亮点村,全市共建成退耕还林亮点村75个,其中户均收入上万元的村达32个,建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并且呈逐年上升增长的趋势。云县石佛山坚果与咖啡套种基地和凤庆县安石村核桃与茶叶套种基地被命名为全省退耕还林示范基地。2014年6月,《绿色中国行动》大型系列报道活动走进临沧市凤庆县,实地现场考察和新闻报道凤庆县退耕还林的典型经验。临沧市先后获得省政府表彰的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二等奖、2012年陡坡地生态治理和退耕还林工作一等奖,退耕还林如今已成为临沧名副其实的亮点和名片。

经过8年的建设,以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节材灶、太阳能、薪炭林)、后续产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棚厩建设、青储窖、饲料地、农村技能培训)、补植补造等四大项11小项为主要内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全部完成,进一步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有效解决了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对增加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全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2012年在沧源县召开,《临沧市做优后续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与民生共赢》提交省作为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经验交流材料,国家林业局、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先后到临沧进行调研。

陡坡地生态治理实施之初,项目建设依托其它生态建设项目,临沧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采取高位推动,突出重点,综合整治,建立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打造亮点等做法受到上级好评,云县、双江自治县做法纳入云南省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典型经验材料第一期进行推广,市政府作为各州市先进典型代表在全省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启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临沧市林业局 | 作者:周礼斌 | 栏目编辑:陈元贞 | 栏目审核: 武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