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回顾与展望

23.02.2016  17:33
      2月23日上午,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孙杰向临沧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15年工作,展望 2016年,提出五项重点工作。

    2015 年工作回顾
   
    ▲2015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1476件,同比上升29.92%;审(执)结10205件,同比上升18.11%;结案率84.71%。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332件,同比上升2.33%;审(执)结2214件,结案率92.48%。

    ▲审结刑事案件1682件,判处罪犯2272人。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594件852人。

    ▲审结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302件,判处罪犯298人;审结省高院指定管辖的迪庆州金柏等26人故意杀人案等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犯罪案件576件,判处罪犯596人。

    ▲审结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案件750件,判处罪犯504人。
 
    ▲审结省高院指定管辖的云南省农科院原院长王常明、曲靖市委原副书记李云忠受贿案等职务犯罪案件54件,判处罪犯47人。

    ▲审结毒品案件626件,判处罪犯375人。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罪依法适度从宽处理。

    ▲在判决生效的1187件1570人中,给予刑事处罚1535人,免予刑事处罚34人,依法宣告无罪1人。

    ▲通过调解方式办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195件;依法为138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刑事被告人指定律师出庭辩护。

    ▲审结民商事案件6163件,涉案标的90.48亿元。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此类案件532件,涉案标的10.05亿元。办结借贷、买卖、劳务纠纷等案件2595件。

      ▲审结工伤、医疗、道路交通事故、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1542件;办结婚姻、遗产继承、扶养抚育等案件2026件。

      ▲通过调解方式结案2785件,调解率达45.19%;大力开展巡回审判、阳光司法,通过巡回审判方式审理案件4125件,巡回率达66.9%。

      ▲审结行政诉讼案件68件,其中,判决撤销、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案件7件;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裁定准予撤诉26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3件。

      ▲执行工作方面,共执结各类案件1286件,执结标的额3.81亿元,同比上升21.9%。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执结74件,标的额2.49亿元。

      ▲审判监督方面,依法审查申诉、申请再审案件56件,再审改判13件;依法审结减刑、假释案件947 件947人。

      ▲深入社区开展矫正,回访帮教缓刑、刑释人员126人(次);建立信访案件交办、督办、反馈机制,共接待来信来访8879件(人)次。

      ▲认真开展司法救助,为198件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210.25万元,为140件共173名刑事被害人、申请执行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76万元。

      ▲积极开展双语接访和双语审判,运用双语接访群众780余人,双语审判案件504件。

      ▲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在公开平台公布生效裁判文书2742份,裁判文书录入率达99.45%。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1.8万人(次)旁听庭审;邀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1700余人9次走进法院、走进庭审、走近法官,“零距离”了解法院工作。

      2016 年:全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依法履职,维护公正司法

      ▲牢固树立以审判为中心的理念,强化证据裁判,坚持宽严相济,不偏不倚,不枉不纵,有效防范冤假错案。

      ▲加强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阳光立案、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集成化升级版,进一步完善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继续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医院、进学校、进部队、进农民工群体活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看得明白、感受得到。

      ▲以保障群众依法参与、监督司法为重点,继续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以监督促公正。

      二、服务大局,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法治导向,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人民法院服务发展的新任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加快推进法治临沧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深化平安临沧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重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研究,紧紧围绕以玉临高速、大临铁路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沿边对外开放、农村危旧房改造、城市规划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司法为民

      ▲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对于涉及困难群体、农民工讨薪、妇女儿童等案件,优先立案、审查、保全,快速送达、调解、执行。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经济困难、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主动告知缓、减、免诉讼费,确保经济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

      ▲积极创新诉讼服务方式,逐步建立“公益律师”、法律服务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到诉讼服务中心服务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引导、信访答疑等服务。

      ▲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建立电子法院网上司法服务,实行“微导诉”,让当事人随时随地了解诉讼信息。

      四、坚持主动创新,推动司法改革

      ▲深入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严格执行裁判文书签发制度,逐步落实法官办案主体责任,实现审判权责统一。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准确界定法院各级领导的审判管理监督职责,构建审判质效管理新模式。

      ▲切实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平台建设,打造智慧法院。积极推动院、庭长亲自或参与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充分发挥领导的骨干和表率作用。

      五、坚持多措并举,提升法院公正司法能力

      ▲巩固和深化“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暨廉洁司法专题教育活动成果,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

      ▲大力推进司法能力建设,举办司法讲堂、法官论坛等活动,开展示范庭审、精品案例、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激励干警提高审判业务能力。

      ▲创新队伍管理方式,围绕精细化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措施。

      ▲大力加强法官判后释明答疑能力,不断提高法官干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深入开展廉洁司法集中教育活动,运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干警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坚守廉洁司法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