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国·学习经典】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17.03.2015  22:22

    【醉中国·学习经典】第十五期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系列(九)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学习本质是快乐

     子曰师说丨曹雅欣

    上一篇我们从习大大讲话中学习到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既然人才重要到可使“天下归心”,既然人才难得到需要“周公吐哺”,那么,培养人才的“终身之计”,要怎样去“百年树人”呢?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出自柳宗元的一篇文章《种树郭橐(tuó)驼传》,传记里讲了一个叫郭橐(tuó)驼的人,种树本领优于常人。人们赞叹他能把树种得这样高大茂盛,而他认为自己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得以实现自身的习性,就能茂盛发展。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果再把这培植树木的道理推衍到培育人才上面,那么,最好的育人,也是“顺其自然”,就是能“因材施教”, 让每个人主动发挥出自身的潜力特质、自觉开发出自己的兴趣能力。

     顺木之天性,可使树健康生长;

     顺人之特性,可使人快乐学习。

    学习的快乐感,是教育的首要使命。我们现在的教育常常本末倒置,从一开始就不管不顾地灌输,造成了学生苦不堪言的被动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丢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育人之计即使真的长达百年也效果了了。

    而《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理解知识;习,是践行知识;学习,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了知识并且能够践习运用,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这种正面情绪的开启,是育人之计首先要完成的使命,要使学生能学并有用着、学并快乐着。当历朝历代的学子在翻开《论语》接受教育的时候, 他们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事,从而才能使学习成为持久的事、终身的事。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乎性情的快乐教学法,才能完成主动学习、“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学习型人生,才能实现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 学习型社会。

    我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以为学习本来就该是苦的,然而《论语》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而时习之”是喜悦的、是快乐的, 这就给我们今天以反思的空间。

    不断学习,在体力上固然是辛苦的;然而,自觉学习,在心灵上必然是快乐的。有顺乎性情的乐趣作为推动力,才有终身学习的恒久力,才有成人成才的结果力。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学习的本质是快乐;“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的培育在学习。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