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411个重点贫困村基本实现有房住有学上

11.07.2015  02:28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记者从云南省政府7月10日举行的“向贫困宣战 建幸福家园” 昆明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昆明市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使全市411个重点贫困村基本实现通公路、有房住、有产业、有水喝、有学上、有病能就医、有活动场所的“一通六有”目标,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特色产业基本形成,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据了解,昆明市411个重点贫困村分布在东川区、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示范区、禄劝县、寻甸县以及盘龙区、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内。三年来,昆明市在贫困人口最集中的“两县两区”(东川区、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示范区、禄劝县、寻甸县)共实施宜居农房建设40880户,其中易地搬迁4319户,就地新建20340户,修缮加固9221户,风貌改造7000户,共计投入资金41.8亿元,其中投入财政专项补助资金6.6亿元,信贷资金3.2亿元,整合部门资金3亿元,自筹资金28亿元,贷款贴息资金1亿元,扶贫结果取得实效,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三年来,宜居农房建设在“两县两区”全面开展,4万余户建设了宜居农房,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使部分居住在偏远分散有地质灾害地方的农户集中到地势相对平坦、交通方便的村落,对保留的农房和村庄整体环境进行适当的风貌改造和环境整治,做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和村内硬化、亮化、气化、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效果。

基础设施明显提升

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由2011年末的55%提高到2014年末的97%,自然村通公路比例由2011年末的73%提高到2014年末的85%,村庄内通硬化道路比例由2011年末的20%提高到2014年末的44%,通安全饮用水村庄比例由2011年末的53%提高到2014年末的70%。通过加大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有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产业培育初见成效

致富产业的发展,助推了地方区域经济较快发展。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发展种植业80万亩,养殖大牲畜29万头,为项目村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链,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的发展。

群众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项目实施后,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条件有改善,住房有保障,有增收项目,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末的2582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4132元,增长60%。宜居农房建设带动了周边的建材业、建筑业、装饰业、物流业的发展,极大改善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思想观念明显转变

项目实施,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变了贫困群众长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已转变为主动开拓市场、加快自我发展的自觉行动,谋发展、思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