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突出“4个聚焦”狠抓就业扶贫工作

08.06.2018  21:55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楚雄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帮扶、聚焦重点、落实责任、兜牢底线”的原则,以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技能创收、就业脱贫、促进增收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聚焦落实责任,健全完善机制强保障。

近年来,楚雄州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面落实“州负总责、县抓落实、部门支持、扶贫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州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社部门牵头抓总,扶贫、农业、财政、科技、民政、民宗、工青妇等14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年初逐级将计划任务分解下达到县、乡、村,形成了任务明确、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和就业扶贫的行动计划,2016年以前出台“1+5”配套文件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培训就业、金融扶贫、“百企帮百村”等14个精准脱贫专项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17年又出台《中共楚雄州委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楚雄州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楚雄州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构建完善了精准扶贫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全州上下形成了领导讲扶贫、干部议扶贫、群众话扶贫、大家抓扶贫的良好氛围。

聚焦精准就业,构建“五个一批”促转移。

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行动”,构建了“五个一批”促转移的模式,即瞄准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结合城镇化建设,带动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城乡之间转移就业;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州内区域之间转移就业;利用劳务输出服务机构,组织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省际间转移就业;开展创业扶持,引导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加强精准劳务协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框架下,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不断拓展转移就业新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校企合作、跨省村企劳务合作、沪滇对口帮扶劳务协作等项目,不断扩大劳务协作的领域和规模,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脂程度。2016年至2018年4月末,全州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4.77万人(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65.6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18万人。

从部门完成转移就业情况看,人社部门57.45万人、占60.62%,农业部门14.8万人、占15.62 %,扶贫部门10.93万人、占11.53%,其他部门11.59万人、占12.13%。

从行业分布看,第一产业转移就业20万人、占21.1%,第二产业转移就业35.68万人、占37.65%,第三产业转移就业39.09万人、占41.25%。

从转移去向看,乡镇之间转移就业18.01万人、占19%,县内城乡间转移就业21.08万人、占22.24%,县外州内转移就业13.27万人、占14%,州外省内转移就业19.9万人、占21%,省外国内转移就业22.03万人、占23.25%,国外就业转移就业0.48万人、占0.51%。

聚焦提升素质,建立“五管齐下”抓培训。

深入开展“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建立了“五管齐下”抓培训的工作机制,即精准对象抓培训、分类施策抓培训、突出意愿抓培训、整合资源抓培训、典型引路抓培训,确保了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依托、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就业培训格局。2016年至2018年4月末,全州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60.38万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77万人。

从部门培训情况看,人社部门29.4万人、占48.69 %,农业部门17.36万人、占28.75%,扶贫部门4.40万人、占7.29%,其他部门9.22万人、占15.27%。

从培训类别情况看,开展引导性培训29.97万人、占49.63%,专项培训5.80万人、占9.61%,技能培训10.62万人、占17.59%,专项服务培训5.35万人、占8.86%,经营主培训8.06万人、占13.35%,创业培训0.58万人、占0.96%。

聚焦优质服务,强化基层一线搭平台。

一是夯实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采用人社、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村组干部等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摸清全州131.09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状况、技能状况、就业愿意、总量分布等基础信息,为精准实施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实岗位开发。围绕推进精准扶贫,结合建设“五网”基础设施、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发挥州内特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开发和岗位推荐力度,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三是强化就业服务。针对贫困劳动力普遍地处偏远、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技能短缺等问题,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群团组织和村级组织的作用,利用赶集日、流动市场、民族节庆等时机,深入乡镇、村组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活动,依托政府网站、彝州人社之窗、微信、短信等各类网络信息平台,定期推送求职招聘信息,发布最新就业及培训政策,构建“三屏合一”网络服务平台。

四是完善激励政策。对组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村委会和农村劳务经纪人按省外转移300元/人、县外转移200元/人的标准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将跨省务工贫困劳动力交通补助提高到1000元以内。五是广泛宣传引导。积极发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和示范乡镇的引领作用,对农村劳务输出典型事例进行跟踪报道,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楚雄州人社局 朱学顺 毕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