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会研究《昆明市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 “十三五”将建100个精准扶贫示范村

26.11.2015  10:24

昨日下午,市委书记程连元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昆明市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将建设20个左右的精准扶贫示范村,最终达到100个。

会议指出,精准扶贫是提高扶贫效率的有效方式,基本理念是择贫而扶、差别扶贫、极贫重扶、因贫施策,基本任务是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基本方法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建设精准扶贫示范村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做好该项工作,事关2017年全市能否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事关贫困地区群众的切实利益。要通过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昆明扶贫开发特色的扶贫新路子,为扶贫开发提供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培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典型,总结扶贫开发新经验,建设一批扶贫开发示范村,聚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加快推进新时期扶贫攻坚,实现2017年全市贫困人口减贫、2018年贫困县摘帽。示范村建设要以区域扶贫和精准扶贫为抓手,以整村、整乡推进为平台,以规划为引领,以易地搬迁、宜居农房、农村抗震安居、产业扶持等项目为抓手,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协同推进,精细化管理扶贫对象、精确化配置扶贫资源、精准化扶持扶贫项目,确保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安居建设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到村到户、能力素质提升到村到户、金融支持到村到户的“六到村六到户”,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规定时限内实现减贫摘帽增收目标,让贫困户房子好起来、钱包鼓起来、素质高起来、村庄美起来、基础设施硬起来、公共服务优起来、社会保障托起来。

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将建设20个左右的示范村,力争通过5年努力,形成典型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在贫困地区建成一批富有昆明特点,民风民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典型,实现行政村村村有亮点,乡乡有典型,县县有特色。其中,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倘甸扶贫试验示范区每年每个县区建设3—5个示范村;盘龙区、富民县、晋宁县、石林县、宜良县、嵩明县,每年每个县区建设1—2个示范村。

在示范村的选择上,将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产业支撑较强、发展潜力大、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自然村作为示范村。具体条件为: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自然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农户在30户以上的贫困自然村,且30%以上的农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有资源、有社会力量扶持、就业渠道广、农民增收较快;有产业支撑,主导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积极性高;农民素质较高,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人居环境较好,村落布局规划合理。将根据实际,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型、产业增收致富型、旅游带动型、公共服务保障型、社会保障兜底型、自力更生发展型、改革创新型、支部带动型八个类型的示范村。

示范村建设标准也进行了明确,包括要有详细的村庄规划,村民宜居房新建达60%以上,并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农户100%安全用电有保障;实现进村通公路,村内道路100%硬化;村民有稳定收入来源,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户保证一户有一人外出务工就业,村内有稳定增收产业;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达到国家脱贫线以上;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村内至少有一个无害化公厕、垃圾集中收集并实现转运,村内环境整洁、卫生、干净;自然村有党支部(党小组),党支部(党小组)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民有活动场所、有健全的村规民约。

会议还研究了中共昆明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我市贯彻意见,研究了《昆明市关于加快呈贡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见》、《昆明市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其他事项。(昆明日报  记者贾献培  首席记者傅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