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问效动真格 昆明1086个低效专项被取消预算

11.05.2015  13:52

昆明财政花钱的理念和方式,今年开始有了大变化:从事后监督拓展到全过程监督;财政资源分配要竞争,绩效优先是核心原则。

据昆明市财政局披露,在2015年预算编制中,由于无绩效或低绩效,67个预算部门(单位)一般性业务项目、1086个专项项目经审核被取消了预算资金安排,共计25.51亿元。不仅仅是预算编制环节的无效、低效项目挨了板子,已安排实施的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如果达不到预期绩效目标,将调减或取消预算安排,收回已拨付的财政资金。

绩效管理挂钩预算安排

绩效管理对于中国地方财政并非新生事物,过去主要发生在事后监督。2013年,昆明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宣告昆明进入“用钱必问效”时代。

2014年底,市财政出台《昆明市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明确绩效管理结果将作为财政支出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和衡量各预算部门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其中规定:对个人、企业及其他社会单位取得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为“”或“”的,列入市财政局和预算部门黑名单,三年内不得申请或安排财政资金支持;部门预算评审预期低绩效或无绩效项目,不予安排财政资金等。

市财政局局长和丽川表示,推进绩效管理,一方面能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把各方面的资金捆绑集中办大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竞争机制优化财政资源分配。

绩效高低怎么评判,财政部门是否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记者了解到,当前市财政局除了引入第三方社会专业机构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外,还着手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监督指导库的建设。目前,通过公开征集,已建立由52名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参与绩效管理工作。同时,还将逐步将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绩效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近半项目被取消预算

针对2015年预算,市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对市本级360家单位的整体支出绩效目标、2354个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编制进行了审核。其中,共67个预算部门(单位)一般性业务项目,1086个项目由于审核绩效目标无绩效或低绩效,被取消预算资金安排,涉及金额25.51亿元。另外,194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1132个项目支出绩效被提出整改要求。

另外,针对2013年度市本级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项目,市财政局选取25个市级部门38个项目实施重点评价,涉及资金93.85亿元。同时选取市农业局等12个市级部门实施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评价资金3.66亿元。其中,评价结果为“”的“服务经济暨内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等5个项目,被扣减2015年预算安排资金额度10%,合计扣减预算资金2900万元。

对2014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项目实施运行跟踪监控,其中137个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民生保障项目43.5亿元纳入绩效实施重点监控。

花钱问效将成常态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仍将处于民生政策‘密集出台’和民生资金需求‘快速增长期’,收支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和丽川说,“但不是不用钱、钱用得越少就越好,关键是花的每一分钱都发挥作用。

在新《预算法》实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昆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全面推行绩效财政是必然趋势。而更为实际的是,对于当前正值大发展的昆明来说,用好有限的钱是迫切需要。

资料显示,2012年,昆明市纳入绩效评价的财政资金不到10亿元;2013年,财政绩效评价资金增加到17亿元;2014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90多亿元。

今年昆明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拓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范围和资金面,计划对市本级55个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26个部门整体支出项目实施重点评价;筛选了120多个项目实施运行跟踪监控。(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

主流声音:既要管好钱也要花好钱

所谓公共财政,无非收支两个方面,怎样管好钱、花好钱是财政工作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倡导以绩效为中心、对支出结果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可以有力促进公共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同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通过结果倒逼,强化部门的支出责任意识,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政府职能;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能够有效地解决某些部门过去那种预算编制过粗,“海报项目”、盲目请款的现象,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部门在预算上更加仔细,花钱上更加用心,反过来又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一分钱产生两分钱的效果,这既可以看作解决财政资金短缺难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我国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

预算绩效管理要取得扎实长远的成效,首先要解决绩效目标评估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定义“绩效”二字,设定后的“绩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由于经济指标相对更容易量化,如果绩效目标确定时不进行深入细致的综合考虑,很可能使绩效导向变成“经济指标导向”,加上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很宽泛,牵涉的事务具体而庞杂,一些绩效指标之间缺乏有机地整合,这就容易致使绩效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有机性,难以全面反映政府和部门的管理工作业绩。随着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的加大,这一问题将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

要解决上述问题,建立起扎实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宣传普及公共财政意识,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形成公众参与的社会环境。财政预算透明度的高低,是预算绩效管理能否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同时,预算透明度的提高,也保障了社会公众对政府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促进政府优化机构运行、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府活动效率,这同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并可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财政部门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应的考虑和初步的制度安排,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多保证财政预算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的措施不断推出。

绩效管理是一篇大文章,我们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管好钱,用好钱,将财政每一分“”都用到实处并发挥更大效益将成为一种常态,从而为昆明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