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将建20个“人才双创示范基地”
“我们创业吧!”可以说是眼下最时髦的一句话。不过,要实现梦想,仅凭个人的努力还不够。近日,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昆明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集中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建设众创支撑平台,在各类园区建设20个“人才双创示范基地”,推动引领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为何出台管理办法?
补上昆明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管理办法》并非“横空出世”。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关键在人才。这一点,在昆明早已成为共识。
此次为何要强调创新创业人才?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凸显,谁能集聚、培养更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近年来,昆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制定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昆明市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经过各方努力,已取得积极成效,人才集聚效应明显,但人才总量不大、人才贡献率偏低也在制约着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发展、培养、聚集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补上昆明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这也成为昆明人才建设必须跨越的一道难关。
《管理办法》就是在原来“普适性”政策基础上,抓牢创新创业建设的“关键少数”,紧紧围绕我市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带动我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促进高层次人才向我市集聚。
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管理办法》体现了三个方面要求,一是紧扣当前人才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和创新创业的工作形势;二是充分对应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要求,为我市申报省级基地打好基础;三是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高层次人才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发展。
记者注意到,《管理办法》共5章,26条。第一部分总则,主要阐述“示范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部分主要是明确了“示范基地”的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第三部分详细设定了“示范基地”的认定办法。第四部分是对“示范基地”的具体管理措施和扶持政策。第五部分附则,明确了相应责任主体和兜底条款。
该《管理办法》有何特点?这位负责人介绍,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才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省、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结合昆明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发挥昆明作为省会城市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当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焦哪些领域造就创新创业基地?
认定基地中企业占比不低于60%
什么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这位负责人说,昆明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是指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在三方面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各类园区,这三方面分别是:创新业绩突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能力强,具有区域和行业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创业带动或孵化能力显著,形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集群;人才扶持政策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优良,人才发挥作用效果明显,在本行业领域示范作用显著。
昆明将重点聚焦哪些领域造就创新创业基地?紧密围绕昆明市“188”重点产业领域,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工业园区(开发区)、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20个“人才双创示范基地”,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办法》明确认定的基地中企业占比不低于60%。这位负责人解释,企业是创新创业主体,只有企业活力强,才能带动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向昆明聚集,所以从全市保稳定、促增长的大局出发,制定了这一原则。另外,结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园区的不同特点,制定3套不同类别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标准占到40%,定性标准占到60%。
什么样的可以入选基地,遴选机制同样广受关注。《管理办法》从申报受理、评选认定、公示授牌、绩效管理等全过程进行了明确规范,并引入专家评审机制。
《管理办法》提出,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导向性作用,对评为双创基地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基地资金扶持。
此外,还将对基地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和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绩效追踪。每半年报送“人才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进展情况,每年度组织互查或抽查。2年建设期满后,集中进行评估验收。对成绩突出的“人才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培养,作为候选推荐申报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评上“人才双创示范基地”是不是“一劳永逸”了?《管理办法》也作出规定:一旦发现“人才双创示范基地”在申报、评估、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弄虚作假骗取和违规使用扶持资金的;检查或评估验收中存在问题,经限期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一律将取消“人才双创示范基地”申报资格或称号,并追缴已拨付的扶持资金。
观察人士认为,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有的放矢、细致入微,抓牢创新创业建设的“关键少数”,无疑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创业昆明”,爱上昆明。(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