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精准扶贫路线图渐明晰

16.09.2015  09:49

轿子山下的大法期村村容村貌变化很大。

    今后一段时期,昆明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将对全区94个行政村、20259户贫困户、6.23万贫困人口开展对口帮扶。

    从日前两区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挂包帮”“转走访”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上获悉,倘甸和轿子山两区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区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组织各级机关、单位,各级领导和干部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贫困村比例高达79%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位于东川、禄劝、寻甸三县区县城辐射带动的真空地带,是北部县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2009年居民人均收入仅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8%。没有北部县区的小康,昆明的全面小康无从谈起。

    2010年8月,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组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整建制托管东川、禄劝、寻甸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交界处9个乡镇的决定,有效整合发展要素,进而带动整个昆明北部快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但不容忽视的是,两区贫困村比例高达7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9%,未纳入和建档立卡两项贫困人员占总人口的56.4%,是昆明市最为贫困的地区。

    同时,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项目,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形成支撑农户持续增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工业处于资源开发和产品加工的初级阶段,驱动性项目入驻困难。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党工委书记朱家健在当天的会上就表示,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扶贫开发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集各方之智,切实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扶贫攻坚初见成效

    2011年11月,两区获批为云南省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

    5年来,两区以昆明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重点贫困乡镇和村组为重点,以“一通六有”为目标,以整乡整村推进、扶贫连片开发为抓手,以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为依托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子。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80元增长至2015年的4400元(预计),年均增长21.4%;2015年实现城镇居民储蓄余额20亿元。

    在资金投入上,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59亿元,完成白章、都鲁等8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建成“爱心水窖”1.45万件、五小水利工程7552件、农村饮水供水工程175件解决饮水困难群众4.7万人,投资2.44亿元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低产田改造项目。

    在机制创新上,争取市级部门挂钩74个贫困行政村,完善两区科级领导干部挂乡包村和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定点挂钩扶贫、对口帮扶、社会参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等机制的创新力度,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同时,累计争取到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1亿元,信贷资金1亿元,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272个、宜居农房建设项目8463户,扶贫易地搬迁997人。投入1.99亿元实施凤合镇、金源乡整乡推进项目。投入3200万元完成转龙法期、倘甸鲁嘎美丽乡村建设,强力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工作。

     2018年九个乡镇实现全面脱贫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以74个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整乡整村推进为重点,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围绕减贫、增收、摘帽三大目标,加快贫困村组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进程。到2018年两区九乡镇要实现全面脱贫。

    对此,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扶贫攻坚方案,倒排时间节点,奋力攻坚克难;各乡(镇)、各部门要主动联系挂钩帮扶部门、积极深入贫困群众、全局谋划扶贫开发、及时出台脱贫致富方案,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

    2015年9月10日前完成“挂包帮”组织到位工作后,10月底以前完成第一轮“转走访”任务,以后每年不少于1次回访,并形成制度。

    在具体的扶贫过程中,要以路、水、房、电等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项目配套,有序分类推进,适当提高项目补助标准;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努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教育、医疗在扶贫攻坚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构建覆盖贫困乡镇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朱家健要求,在坚持做好“输血”工作的同时,要有效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重视增强“造血”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让群众成为扶贫开发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监督主体,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以群众为主体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帮助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最终实现9个乡镇的全面脱贫。(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

  

编辑:实习编辑 许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