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委员谈决胜全面小康如何发力

05.03.2016  10:37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发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在滇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分别从西部地区小康、民族地区小康、直过区小康及农村小康等方面给出了意见建议。

黄传贵委员

西部地区小康需国家层面力推

黄传贵委员说,西部地区是民族团结和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基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但从目前决胜全面小康的进程看,西部地区短板仍比较明显,特别是西部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为突出。

黄传贵认为,西部地区的全面小康,既是各族人民的意愿,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时间紧,任务重,仅靠地方之力难以完成,必须提高到国家大战略的层面来统筹执行。

全国70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所占比重较大。全面小康亟须攻克的重中之重是西部地区的脱贫,其本质是西部各少数民族的脱贫。”黄传贵说,习近平总书记为7000万贫困人口绘制的精准脱贫路线图,即“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人类脱贫攻坚史上的伟大创举,必须尽快予以落实。

他建议国务院应尽快成立“五个一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攻坚战;整合西部地区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通过政策引导,吸引资金、技术、人力投入西部地区,特别是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等。

祁德川委员

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意义重大。祁德川委员认为,当前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最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把全国的GDP一平均,他们就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小康”,而“一大堆实际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如何确保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祁德川认为,少数民族地区要小康,当前面临一系列特殊困难,扶贫脱贫的任务相当艰巨。国家既要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又要加大政策和感情投入;既要推动现有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又要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困难和深层次矛盾,研究制定新的优惠政策;既要完善覆盖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又要根据各民族地区实际,量身定做专项政策;既要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体制机制,又要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主观能动性,汇聚起各方面共同支持、共同投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他建议把全国和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为国家战略任务,并列入“十三五”规划;组织实施好少数民族地区重点领域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扩大对口支援规模。

杨鸿生委员

把直过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

杨鸿生委员认为,直过区目前仍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最难点和最短板,主要表现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教育发展落后,劳动者素质低;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能力弱,一些社会问题突出等。

以云南省为例,拉祜族、佤族、傈僳族、怒族等直过民族的贫困人口占到本民族总人口的40%以上。直过区致贫原因特殊复杂,而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制定执行中,还存在‘一刀切’现象,忽视了直过民族的特殊性,有的地方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把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以致于好政策难落地、难见效。”杨鸿生说。

他建议国家编制专项脱贫规划,实施“一族一策”、“一区一策”等针对性较强的扶持规划,实行整乡整村整族推进扶贫,把直过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实现精准脱贫攻坚;建议国家对直过区项目一律实行地方政府资金零配套政策,确保直过民族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对直过区决胜同步小康,他还提出了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带动“直过区”群众增收;创新扶持方式,增强政策针对性等建议。

高燕、段秀英代表

农村小康尚需多方面着力

在高燕代表看来,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小康不仅指经济指标要搞上去,还应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例如她所在的宣威市,虽然实现了建制村村村通柏油路,但村组之间、村内的道路硬化率还不高,路面窄、路况差等情况还是影响了出行。更让她担忧的是,许多村庄村民富裕了,但生活生产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严重,村庄环境亟待综合整治。

高燕建议大力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农村供水管网覆盖、村内道路建设,加强通信设备建设,同时统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配套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关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她建议尽快在广大农村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一体化收运处置模式,同时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和改造步伐,倡导规模化养殖,推进节能改灶、美化亮化等工作,让乡村真正美丽起来。

决战全面小康,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段秀英代表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教师,她认为民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建议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免费定向培养师范类专科、本科学生,让他们回到民族地区充实师资力量。 “还应给偏远地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成长空间。”段秀英说。

云南日报 记者 程三娟 郎晶晶 陈晓波 尹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