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火龙果产业起步发展(昆明生物产业信息第七期)

04.08.2015  15:22

   东川区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位于昆明市最北端。东川区小江河谷热区属南、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5—22℃ ,年日照时数2247—2292小时,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全年无霜,是昆明市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有“天然温室”之称,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火龙果种植和发展。
  火龙果,亦称青龙果、红龙果、仙蜜果。原产于热带中美洲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因其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为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东川区从台湾引入红心火龙果新品种栽培,主要集中种植于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区域。由于东川火龙果适应性强、产果期长、风味独特等特点,受到客商和当地果农的喜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东川种植面积达700多亩,年产量1000多吨,产值1000多万元。
  为加快东川火龙果产业发展,昆明市生物创新办坚持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对火龙果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纳入市级生物产业储备项目。虽然东川火龙果种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企业带动性不强。目前,我市从事火龙果产业的企业少而小,发展火龙果种植的企业仅昆明仙蜜种植有限公司一家,基地200多亩,种植规模小。从事火龙果加工的仅云南羽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加工火龙果饮品1000多万箱,加工能力弱。二是种植规模小。由于火龙果主要是无性繁殖,繁殖率低,种苗供应不足,加上种植成本高,目前种植规模小。三是种植技术力量不足。由于东川引进火龙果种植时间短,科技人员少,果农缺乏系统的火龙果种植技术。四是融资困难。火龙果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新兴产业,投入成本较高,企业弱小,融资困难,加上当地农民较为贫困,自筹资金能力弱,影响了火龙果产业的发展。
  为充分发挥东川区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精品果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火龙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昆明市生物创新办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东川的火龙果发展成我市又一特色产业。一是加强产业调研。围绕红龙果的种植、加工、市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二是培育龙头企业。为加快火龙果产业的发展,我办深入企业,按照市级生物产业项目的立项要求,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市场前景、项目建设条件等情况,加强项目的储备,争取立项,促进龙头企业发展。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火龙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创立火龙果无公害产地品牌。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充分发挥东川农业科技人员力量,按照公司标准化种植要求,对火龙果果农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果农的种植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