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距离新定位云南有多远

28.01.2015  17:00

  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定义了云南未来发展的新坐标。该如何解读这个新定位?蓄力已久的云南又该如何发力?

   定位

   一带一路

   云南角色的新诠释

  “习总书记对云南的定位中特别强调,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所以必须从全国维度思考云南问题,2014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云南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马勇分析说,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的金额超过吸引外资的金额,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从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这种角色的变化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经济的影响力最重要的不是向全球输出多少产品,而是向全球输出多少资本,并通过这些资本影响全球的经济规则和贸易格局。

  “向外走”的背景下,云南扮演怎样的角色?马勇认为,此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以‘一带一路’为动脉,从周边国家开始扩散,未来打上云南标签的产品将辐射至南亚、东南亚经济版图的各个方位与角落,其背后所倚靠的不只是云南改革发展所沉积下来的巨大能量,还有持续对外开放所积攒下来的浩瀚人脉与广阔市场。

   差距

   辐射亚洲

   云南“国际范”暂不够

  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利君看来,“辐射”内涵有多重,包括了经济辐射、交通辐射、文化辐射、教育辐射、发展模式辐射等,既涵盖了加快硬件(如经济、投资、交通、科技等)建设、进行“硬辐射”方面的内容,又包括推进文化、教育等建设、进行“软辐射”方面的内容。“除了对外资本输出,我们的文化延伸到哪里,云南乃至中国的影响力就辐射到哪里,与当地国家的友情就编织到哪里。”陈利君总结说。

  那么,辐射亚洲,云南现在的“国际范”够了吗?专家分析说,目前云南省优势主要在于区位,要真正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新中心,还需要长期努力,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目前,全省仅有昆明一座大城市,推进城镇化任务还很重;尽管出境的公路及航空都在快速推进,但云南连接缅甸、越南等国家的出境道路并不通畅。同样,省会城市昆明距离一座国际化的大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昆明经济总量也还不具备辐射亚洲的能力,产业辐射力不强,缺少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链。此外,落户本地的世界500强企业很少,长期定居昆明的外国人口也达不到比例,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足。在软件方面,云南省教育、文化、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

   向南开放

   云南的脚步从未停歇

  ●近15年间

  云南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云南与南亚贸易由1997年的0.2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0.81亿美元,15年间增长了38倍,年均增速30%。

  ●2013年

  ● 除经贸往来,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在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正在深化推进。据河口口岸统计,该口岸通关旅客人数突破300万人大关。

  ● 省教育厅通报,外国来云南留学生人数突破3万人,其中南亚、东南亚留学生超过80%

  ● 会晒大桥通车,标志着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昆曼公路全线贯通,云南“向南”的线网蓝图渐显。一旦泛亚铁路的中、东、西线全部建成,云南将和南亚、东南亚拥有35亿人口的市场形成联通和互动。

  ●2014年1~10月

  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外贸进出口1420.9亿元,同比增长33.7%,而全国同比增幅为2.5%

  ●截至2014年12月27日

  据瑞丽口岸统计,2014年该口岸出入境旅客流量已突破1400万人次,交通工具达234万辆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6%和10.9%,出入境流量位居全国现役边检站首位。 

   样本

   一个跨国企业的经济账

  “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日渐融洽,云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国家战略的直接受益者。”云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徐光远分析说,“国内乃至国际一些企业开始产业转移,助推了产品出口额。

  郑长春经营的云南俊庆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主要种植山葵,山葵是生产芥末的原料,产品全部出口日本。“过去我在昭通、大理、丽江种植和加工,近年来,土地、人力、物流成本不断上涨,最后我决定将产业转移至国外。”经过考察,郑长春选择了斯里兰卡中部城市努沃勒埃利耶作为新阵地。

  产业转移经济效益如何?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从物流成本来看,过去从昭通用货车装载山葵运送到广州,然后海运到日本;现在则从斯里兰卡的生产基地直接运往港口,直通日本。尽管斯里兰卡到日本更远,而昭通与日本的距离仅为其70%,但从昭通运出的物流成本却贵了两成。叠加上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在斯里兰卡经营的成本足足比国内低了40%。

  尽管这样,郑老板却忧心忡忡。很难招到适合的外向型人才,“公司年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作为跨国企业,国际化程度应该很高,但公司员工连一个专业的英文翻译都没有,遇到重要的文书翻译工作,都得临时找人救急。”郑老板表示,从云南招聘的员工,通常不愿意长期在外国生活,流动性很强。南亚国家的法律体系与中国完全不同,国内精通者不多,而这些顶尖的法律人才,中小企业处于够不着的状态。

   对策

   实现云南新定位

   专家给出5点建议

  “辐射的前提条件是对外开放和资源自由流动,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陈利君对如何实现云南新定位给出了对策——

  首先,云南应抓紧研究和提出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或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云南对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辐射水平;第二,建议云南建设开放型经济。深化开放管理体制改革,清理、废止、修改和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的加快外经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加快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第三,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探索建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管理新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第四,加大“走出去”力度,大力推动云南优势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南亚东南亚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和劳务合作;第五,加强外向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培养和利用一批外向型人才。加大对涉外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减少经贸合作的摩擦和风险。(完)(记者 赵希)

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