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鸟类专家远赴贝加尔湖探寻红嘴鸥的来龙去脉

26.12.2014  17:38

   昆明人在贝加尔湖却遭“老朋友”红嘴鸥驱赶

  自红嘴鸥首次进入昆明城区后,为弄清红嘴鸥的来龙去脉及活动规律,昆明鸟类协会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环志工作。1986年、1987年,在昆明捕捉回收到“莫斯科 68383”号、“莫斯科N593-112”号的2只红嘴鸥,同期,在昆明以西的易门县捕捉到有原苏联环志中心脚环的红嘴鸥。1990年和1992年,在昆明又发现1986年在昆明翠湖被环志的2只红嘴鸥。这就表明,来昆越冬的红嘴鸥中有部分来自西伯利亚,并有相当一部分或大部分红嘴鸥多次往返繁殖地和昆明,是昆明人的老朋友了。

  习惯了“春盼鸥鸟来”生活节奏的昆明人,不禁要问:它们在西伯利亚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每天都吃些什么?怎么繁殖的呢?

   群鸟飞舞鸣叫,不是欢迎是驱赶

  为了全面地了解红嘴鸥,回答公众关心的问题,科学地保护红嘴鸥,我省多名鸟类专家决定到红嘴鸥繁殖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但因经费紧缺等原因未能实现。2006年,金飞彪、金飞豹兄弟俩了解情况后拍卖了纪念邮票,为鸟类协会筹得了一笔经费。之后,国内的几家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为此次考察活动提供了大部分资金。

  2006年6月29日,王紫江、杨明、赵雪冰等11人从昆明出发了,经过了1天2夜,大家终于到达离贝加尔湖最近的俄罗斯伊尔库斯克。

  “那个城市很干净,有几座教堂,样子也很别致。”王紫江说,坐了几十个小时的飞机,大家都特别累,也顾不上欣赏眼前的美景。到达机场时,贝加尔湖地区国家公园科学部主任维达里·里亚布泽夫早已等候在那里,对于考察人员万里迢迢去考察红嘴鸥,里亚布泽夫很难理解,但相当配合,预先收集了红嘴鸥的相关资料。吃过午饭后,大家便乘车去考察。

  一路上,考察人员盯着窗外认真观察,不到20分钟的时间,车上一考察人员“红嘴鸥、红嘴鸥”地叫了起来,大家仔细一看,在车子前方的一片水塘和沼泽上空有几只红嘴鸥在飞舞,队员们兴奋地向车窗外招手,开车的师傅停车让大家下车观察。

  考察队员们慢慢地走进新列宁湖边,站在湖边观察了一会,决定离红嘴鸥更近些,于是悄悄地走下公路,向发现红嘴鸥的地方靠拢。大家小心翼翼地走近湖边发现,红嘴鸥没有被惊飞,而是成群结队地蜂拥而来,大声鸣叫着在队员们的周围上下飞舞,像是欢迎又像是来讨食。杨明老师激动地说,“这些红嘴鸥可能都到过昆明,可惜没带饲料来,明天带着面包来。

  当天晚上回到公寓,考察队员们总结了第一天的收获,又安排了第二天的考察内容。第二天,考察队员们再次来到新列宁湖,里亚布泽夫找来了一条橡皮艇,队员们乘坐橡皮艇向沼泽深处划去,成群的红嘴鸥像第一天一样,朝着橡皮艇上的队员们不停地鸣叫。杨明老师从口袋里掏出省下的早点——面包,嘴里念叨着:“别急,别急,早餐来了”,一边说一边将面包掰成小块,抛向红嘴鸥。可是奇怪了,红嘴鸥根本不吃,而是一次次俯冲过来,扇动着翅膀,鸣叫声更大了。队员们突然明白:“是大伙自作多情了,红嘴鸥不是热情地欢迎我们,更不是来讨食的,而是在驱赶我们。

  王紫江说,伊尔库茨克市是俄罗斯重要的石油、木材和建筑材料基地及造纸基地,尽管火车、汽车、工厂噪声不断,不过,红嘴鸥等鸟类并未受到影响,依然在那里生长繁衍。“但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不像在昆明这样密切,繁殖地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因此我们用面包招引,它们根本不理,不像在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只要一投食,红嘴鸥便蜂拥而至。

   红嘴鸥的家很简陋

  “从我们考察的情况看,贝加尔湖至少有5万对红嘴鸥繁殖。”王紫江称,红嘴鸥主要分布在新列宁湖、阿兰布、上安格拉、安戈等十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又有许多繁殖区,每个繁殖区有10~400个巢。新列宁湖及周边的湿地约有上万平方米,约有5000对红嘴鸥在此集群繁殖,它们集群筑巢在湖泊、池塘、河流的沼泽草地、较深的草墩上、岛屿的岸边草地或草丛中。

  王紫江介绍,在新列宁湖,红嘴鸥的爱巢基本上建在水塘中一米多高的莎草丛中或草墩上。“冬天部分的莎草冻死,水里的根系和生长点活着,来年春夏季又长成茂密的草丛,多年草根累积成草墩。草墩大小形状不一,小的不到1平方米,有5个巢;大的10多平方米,有数十个巢。红嘴鸥的家很简陋,红嘴鸥用脚将莎草踩踏成碗的样子,内直径15~20厘米,巢内有干草和羽毛,巢离水面20厘米左右。

  红嘴鸥1~4岁开始繁殖,通常情况下雌性红嘴鸥1~3岁时开始筑巢,雄性2~4岁开始筑巢,寿命长达30多年。王紫江介绍,红嘴鸥的家庭结构为一夫一妻制,但不专一,多数红嘴鸥一生中会换好几次伴侣。若干个家庭形成一群体组合,群体组合非常固定,可持续数十年。3月底、4月份红嘴鸥返回北方繁殖,夫妻共同选地,共驻爱巢。5月开始产卵,一般产卵3枚,偶尔也有2枚和4枚的。红嘴鸥的卵为青绿色、淡肉桂色或褚色,有深褐色斑点和条纹,卵平均为60~40毫米,重30克左右。

   刚出壳的红嘴鸥像小鸡

  在鸟类中,有早成鸟和晚成鸟之分。早成鸟是指出壳后的雏鸟,眼睛己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像鸡、鸭、鹅、雁等的雏鸟是早成鸟。

  晚成鸟是指雏鸟从卵壳出来时,发育还不充分,眼睛没有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和足也软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留在巢内由亲鸟来喂养,家鸽、燕子、啄木鸟、麻雀等的雏鸟都是晚成鸟。

  “而红嘴鸥的雏鸟则属‘半早成鸟’”。王紫江介绍,刚出壳的红嘴鸥大小与小鸡近似,全身布有黄色绒毛,伴有黑色或褐色斑点。“我们在贝加尔湖看到的幼鸟羽毛偏重于黄褐色,与成鸟相比,两个翅膀上的覆羽有些褐色斑点。小鸥有视力,能走动,但不会觅食,在巢附近等亲鸟喂养。

  幼鸟孵出头5天主要由雌鸟哺育,每天平均哺育4-6次,10天后绒毛脱落,长出片状白色稚羽,全身杂有黄褐色块斑,这时候,它们仍不能自己觅食,继续由亲鸟喂食,每天哺食量100-150克。

  雏鸟出生3-4天后可以通过声音互相辨别,受到惊吓或遇到危险,只能离巢游到远处的草丛中躲起来。6天即有正常行为。“红嘴鸥生来就会游泳,我们用望远镜观察到一只刚出壳的小鸥,它在窝台上站着,一不小心就滑下水去,它在水里熟练地游来游去,好不容易游到巢边,因进窝的入口是一个离水面30厘米左右的斜坡,小鸥爬了几次都上不去,几经努力,聪明的小鸥‘想’出一个办法,用嘴顶着巢窠里的草,然后扇动翅膀,笨拙地挪动着,才慢慢地爬进窝里。

  20-30天的幼鸟外形近似成鸟,头部、两翼和背部仍有黄褐色块斑和条纹,不会飞行,但它们会随亲鸟在水中游泳,并不时张开嘴向亲鸟讨食。当幼鸟找错亲鸟时,会遭到其他红嘴鸥狠啄和驱逐。红嘴鸥的亲鸟也有很强的护雏行为,当人或其他动物走到巢附近的“领地”时就会猛起直追,进行驱赶。“考察队员走进巢区时,成群的红嘴鸥飞过来,大声鸣叫着,驱赶我们。”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杨明说。

  幼鸟下水时间较短,很快就回到莎草丛中休息,此时亲鸟外出觅食,隔一段时间飞回,把食物吐在草丛中,幼鸟就立刻抢食就餐,或由亲鸟直接喂到它们的嘴里。

  “总的来说,小鸥的童年很幸福。”王紫江说,此时的成鸟也结束了艰苦的哺育工作,也开始了自身的生理调节,进行体力恢复和能量积累。

   在家乡,它们“衣食无忧

  贝加尔湖地区的小鱼、小虾和水草丛中的许多无脊椎动物,以及岸边、草丛中的不少昆虫,天空中飞翔的蓝色豆娘密密麻麻,还有植物种子和浆果等都为幼鸟成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那里的亲鸟肥壮,幼鸟健康,成活率较高。

  考察队员吴教授专门研究淡水生态环境保护,他作了一系列的实验,他将几块水草划分成几块10厘米×10厘米大小相同的面积,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把那一小片区域全部捧起来,再从中一一分拣,发现里面包含了10多个生物个体,有8只小虾和2只蚂蟥及其他,而这仅仅是最多时候30%的量。那里的水清澈得一目了然,不大的一块水域里能见到上百条游来游去的小鱼。草丛上,飞来飞去的蜻蜒少的7、8只,多的20、30只。王紫江说,“有这么丰盛的食物,充分满足了红嘴鸥繁殖期的需要,难怪红嘴鸥们全都长得膘肥体壮,不吃我们带的面包了!

  考察队员还发现,在昆越冬的红嘴鸥的粪便大部分是稀的,以致科研人员都无法采集。但在贝加尔湖地区,红嘴鸥的粪便则是干的,里面常有鱼刺和昆虫脚等物质。

  9月份开始,贝加尔湖的气温急剧下降,很快进入冰天雪地的冬天,恶劣的气候条件,动物蛰伏了,植物有的枯萎了,有的虽然成活但已不能成为食物。红嘴鸥为了生存,在严冬到来之前,必须远离家乡,举家向温暖的南方迁移了。

  除了红嘴鸥,在贝加尔湖地区的水塘里,考察队员们还发现了2、3种在昆明常见的凤头潜鸭、黑水鸡等越冬水禽,在成鸟后面,跟着三五只雏鸟在水上活动。还有体形较小、头顶黑色、羽毛灰白色、尾呈剪刀状的普通燕鸥,也在那里筑巢繁殖。(完) (记者 何晓宇/统筹 记者 李婧/采写)(相本报关资料及图片由昆明鸟类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