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中心专家:未来物价总水平仍将保持温和可控态势

03.01.2018  17:44
经济观察与展望·物价篇 201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涨幅低位运行;工业生产者价格波动上升,涨幅高位震荡。2017年1月至11月,CPI上涨1.5%,PPI上涨6.4%,预计2017年CPI上涨1.6%,PPI上涨6.3%。展望2018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翘尾因素的影响,预计2018年CPI上涨2.0%,PPI上涨3.5%。建议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推进能源资源和服务领域价格改革,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平稳,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稳定市场预期。 □张前荣 ■ 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可控,在国际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 201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先降后升,核心CPI平稳上涨。2017年1月至11月,CPI同比上涨1.5%,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3%的调控目标1.5个百分点。城市和农村CPI分别上涨1.6%和1.2%。此外,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拉动CPI上涨0.7和0.8个百分点。分月看,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CPI同比涨幅达到2.5%,其余月份CPI同比涨幅均低于2%,月度涨幅呈先降后稳的运行态势。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2017年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上涨4.2%,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从国际范围看,我国物价涨幅低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和主要金砖国家,略高于日本,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1月至11月,美国和欧盟CPI分别上涨2.1%和1.7%,印度、俄罗斯、南非、巴西CPI分别上涨2.3%、3.8%、5.3%和3.1%。日本CPI上涨0.4%,低于我国CPI涨幅1.1个百分点。根据当前物价走势,初步预测2017年我国CPI上涨1.6%。 2.食品价格稳步下降,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 2017年以来,物价走势比较稳定,涨幅在近几年中属较低的一年。从居民消费价格内部结构看,物价运行体现为两大突出特征:一是食品价格明显下降;二是服务等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2017年1月至11月,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农产品价格总水平下降,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5%,同比降低6.3个百分点,约影响CPI下降0.3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8.8%,鲜菜价格下降8.1%,蔬菜价格“小年”特征明显。2017年以来,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价格改革加快推进,导致非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非食品价格上涨2.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约拉动CPI上涨1.8个百分点。因此,CPI涨幅低于2016年同期主要受食品价格下降较多的影响。 3.工业生产者价格波动上升,上下游价格涨幅差较大 2017年以来,政府积极推进去产能,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煤炭、钢铁等工业品价格明显上涨。2017年1月至1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在波动中维持高位运行态势,PPI同比上涨6.4%,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5%,约拉动PPI上涨6.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约拉动PPI上涨0.2个百分点。此外,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为4.6%和1.8%。分行业看,煤炭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涨幅分别为30.9%、30%、16.7%和14.2%,涨幅均超过10%,四个行业合计拉动PPI上涨1.8个百分点,贡献率约为28.1%。分月看,各月PPI同比涨幅均高于5.5%,月度最高涨幅达到7.8%,接近2000年以来的高点。2017年1月至11月PPI与CPI涨幅差分别为4.3、7.0、6.7、5.2、4.0、4.0、4.1、4.5、5.3、5.0和4.1个百分点,上下游价格涨幅差依然较大,对后期CPI上涨存在一定的传导压力。综合来看,初步预测2017年PPI上涨6.3%左右。 4.发达地区价格涨幅略高,区域走势有所分化 从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看2017年1月至11月,价格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2个,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的省份有5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4个。上海、浙江、天津、江苏、海南、北京等东部发达省份和新疆、内蒙古等资源富集的省份CPI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海南CPI涨幅达到2.8%,领涨全国。重庆、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山西、贵州、河南、广西、甘肃等中西部省份和辽宁、黑龙江等东北地区省份CPI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云南涨幅为0.9%,为全国最低涨幅。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看,12个省份PPI同比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省份PPI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18个省份PPI的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5个省份的同比涨幅超过10%。2017年1月至11月,东部地区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省份PPI同比涨幅明显低于全国6.4%的涨幅,北京涨幅为全国最低,同比仅上涨0.8%。而中西部地区的山西、河北、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和陕西等省份PPI同比涨幅超过10%,明显高于全国6.4%的平均水平,山西PPI领涨全国,同比上涨达到20.9%。这表明,资源能源和重工业聚集的省份经济调整压力较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较高。 5.房地产价格涨幅收窄,调控成效初步显现 2017年以来,为抑制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各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高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部分城市出台限购和限售政策,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基本得到控制,调控成效初步显现。2017年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4个月回落,二线城市连续12个月回落,三线城市连续4个月回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平均上涨0.4%,涨幅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根据统计局数据测算,2017年1月至11月商品房销售单价为7879元每平米,比2017年1月至10月下降0.4%,比2016年同期上涨4.4%。 6.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升,主要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2017年以来欧盟、美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日本经济也有所好转,俄罗斯、印度经济走势以扩张为主。IFM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比2016年提升0.4个百分点,带动需求回暖,推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2017年1月至11月,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震荡上行的运行态势,RJ/CRB期货价格指数为183.7,同比上涨2.2%。从具体品种看,WTI原油期货价格为50.3美元/桶,同比上涨17.8%;LME铜铝期货价格分别为6055和1951.1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27.9%和22.9%。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0.6%,2016年同期为下降5.3%。我国主要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大,2017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价格上涨33%,原油上涨30.1%,未锻轧铜及铜材上涨29.5%。 ■ 1.支撑价格上涨主要因素分析 (1)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化程度提高。 近年来,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部分价格改革推升了物价水平。其中,交通运输价格更多由企业依法自主定价,国家将高铁动车组票价、普通旅客列车软座软卧票价交由铁路运输企业依法自主制定,东南沿海部分高铁线路价格有所提高。天然气定价加快“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占消费总量80%的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已由市场主导形成,建立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新机制,储气设施相关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运用价格手段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钢铁行业限制类、淘汰类装置所属企业用电价格。推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健全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各地根据用水定额确定分档水量和加价标准。 (2)劳动年龄人口及占比双减少,人工成本刚性上扬。 劳动年龄人口及占比已过历史峰值,2010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历史峰值74.5%,2016年该比重降至72.6%,比历史峰值下降1.9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2013年达到峰值10.05亿人,2016年减少至9.88亿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预示人口红利趋于结束,居民工资水平和服务价格涨幅相对提高。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比人均GDP增速快1.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8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0%以上。2017年1月至11月,CPI中的服务价格上涨3.0%,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2017年前三季度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约为1.2,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左右,市场人才需求量大于供给,人力成本将长期趋升。 (3)环保督查和去产能持续推进,部分工业品供给受冲击。 近年来,环保政策陆续出台,有关部门连续组织开展数次环保大督查。特别是2017年以来,环保部和发改委等发布环保政策,对环保压力较大的地区和行业予以重点关注。特别是针对京津冀周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环保部多次提出指导方案,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8个市、山西省的4个市、山东省的7个市、河南省的7个市列为重点限产城市,简称“2+26”城市。6个受限产影响省份的相关工业品产量占全国比重较大,其中钢铁占43.7%、电解铝占38.7%、焦炭占35.7%、煤炭占33.4%、玻璃占28.2%左右。因此,环保限产在推动过剩产能行业出清的同时,对钢铁、焦炭、煤炭等工业品产量会有一定影响,可能会影响工业品价格变动。 2.抑制价格上涨主要因素分析 (1)国内需求总体偏弱,稳物价具备需求基础。 2017年,消费和资本形成(内需)对GDP的拉动和贡献均有所下降,内需总体稳中偏弱。2017年前三季度,内需贡献率为97.3%,分别比2016年同期和2016年全年下降10.5和9.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比2016年同期和全年低0.5和0.4个百分点,即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6.9%的中高速增长速度主要受益于良好的国际环境。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可佐证内需偏弱的观点。2017年1月至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7.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实际增长2.2%,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4%,同比持平,实际增长9.3%,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2)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稳物价具备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呈供需格局宽松、库存高企、国内外粮价倒挂的运行特征。从粮食生产看,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从库存看,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库存约为1.23万亿斤,与2016年相比略有提高,与年度粮食产量规模相当,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从价格看,近年来在惠农政策带动下,国内外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价差分别达到800元/吨、200元/吨、700元/吨和500元/吨左右。2018年生产的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因此,在粮食丰产、库存高企和内外价格倒挂的基础上,2018年粮食价格将维持平稳运行态势,为稳物价奠定基础。 (3)前期物价水平偏低,稳物价具备预期基础。 近5年来我国CPI涨幅均低于3%,2014年以来更是在2%附近徘徊,多年来均低于政府调控目标,2017年1月至11月仅上涨1.5%,连续10个月低于2%。居民对将来的通胀预期一般跟前期物价水平相关,因此,当前较低的物价涨幅降低了居民的通胀预期。央行调查数据显示,预期2017年四季度物价指数为61.2%,环比降低0.1个百分点,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通胀预期将通过居民的投资、消费等途径影响物价水平,通胀预期减弱将降低物价涨幅。 3.对2018年物价走势的判断和预测 经测算,2018年CPI翘尾因素为0.9%左右,比2017年提高0.3个百分点;PPI翘尾因素为2.4%左右,比2017年降低1.8个百分点左右,综合翘尾和以上各因素的影响,2018年CPI仍将呈温和平稳上涨态势,涨幅略高于2017年;PPI保持上涨态势,但涨幅比2017年明显收窄。初步预计2018年CPI上涨2.0%,PPI上涨3.5%,物价调控压力较轻。应充分吸取近几年去产能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实现去产能目标的同时确保主要工业品供需平衡,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 1.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第一,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根据形势变化适度微调,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建议2018年M2增速保持在10%左右。第二,综合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减少流动性短期波动的影响,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建议社会融资规模比名义GDP增速略高。第三,发挥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运用价格型工具预调微调。根据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第四,货币政策由关注物价总水平适度转向关注资产价格,防范重点城市由房地产引发的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及时发布国内外金融经济最新形势和市场信息,加强财政、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加强舆论引导,做好预期管理。 2.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提高价格市场化程度 第一,初步预测2018年CPI上涨2.0%左右,建议2018年价格调控目标定为3%,为价格改革留足空间。第二,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建立政府定价管理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推进碳排放、排污权等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第三,研究制定高速公路分时分区差异化收费政策和高铁等运输领域价格改革政策,适度提高东部地区和运力繁忙地区的高铁客运价格。第四,落实已出台的输配电、医疗服务项目、新能源标杆电价等价格改革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气价和水价政策,积极推动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中国的天然气定价机制。 3. 深化农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稳定农产品供给 第一,深化农业领域供给侧改革。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完善水利体系,适度增加扩大农业减灾防灾资金补助力度和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加农业领域PPP和财政补助金额,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生产和相关项目,在粮食主产区开展水稻、小麦等主粮灾害保险试点。第二,保障农产品流动顺畅。调整农业运输车辆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建立绿色通道,保障主要农产品运输顺畅,降低农产品流动环节费用,适度增加对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第三,加快粮食去库存进度。合理确定去库存粮食价格,加快政策性粮食上网竞价交易,适度下调储存时间较长的粮食销售价格,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力争收储价格基本接近市场价格。第四,保障猪肉价格平稳。支持生猪养殖由水网密集地区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加大对生猪养殖主产区的环保资金投入,由政府出资建立相应的环保设施,支持专业化、规模化和工厂化生猪养殖,确保猪肉供给和价格基本稳定。 4.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确保市场预期平稳 第一,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分类调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政策思路,释放房地产调控不松动的政策信号,保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第二,加大住房用地供应规模,确保房地产市场供给充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扩大租赁试点城市数量。继续加大住房保障支持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在北京、上海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向重点城市推广。第三,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制定阻止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监管措施,保持首套房贷款利率基本稳定,适度提高二套房贷款利率,控制房地产领域贷款规模,缓解居民加杠杆速度。第四,尽快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将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纳入房地产税收试点征收范围,逐步增加住房持有成本。 5.继续实施去产能政策,优化供给结构 第一,总结2016年和2017年去产能工作经验,把握好去产能的节奏和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充足,防止相关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做好对已退出的钢铁和煤炭产能的督查验收工作。第二,尽早研究提出2018年去产能行业目录和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地方和中央企业关于钢铁、煤炭、煤电、有色、建材和炼化等行业的去产能实施方案和细则,推动去产能方式向兼并重组转变,制定产能国际合作发展规划、目录、税收和相关优惠政策。第三,对高污染、产能过剩、高耗能行业实行阶梯电价和水价,适当提高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能源利用价格和税费,运用价格杠杆淘汰落后产能。第四,做好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测预测分析工作,相关部门定期公布产能总体利用率和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等指标,跟踪发布主要行业去产能实施进度。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来源:上海证券报   附件:
春节临近物价现抬头趋势 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中性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发改委
发改委:2017年12月民生领域市场价格秩序良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日公布了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2017年12月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各类价格举报、投诉、咨询781057件,比2016年增长8.发改委
2017年我国CPI连续8个月处"1时代" 物价调控手段仍有空间
  从2017年全年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表现温和,发改委
经参预测:2018年CPI涨幅或维持2%左右
  《经济参考报》记者综合多方预测,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即将公布的2017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回升至1.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