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时政】梦在当下——记“中国梦”两周年

24.11.2014  21:53

     梦在当下

    ——记“中国梦”两周年

    文 | 子曰师说 曹雅欣

    2014年11月29日,是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国梦”两周年之际。如果说在两年前,“中国梦”,或许还是一个令世界生疑、令人民不解的模糊词汇;那么两年后,“中国梦”的实现轮廓已经清晰在目。

    短短两载时间,当然远远不够一个举手生风、举步惊雷的古老大国编织成形它宏远的梦想,然而中国在向梦进发的星夜兼程中,已经足以令世界惊诧聚焦,令人民欢欣鼓舞。

     · 古今的梦

    有些观点曾称,中国人历来注重现世而缺少“”的精神。其实在中国文化里,对梦的向往并不缺乏:

    “庄周梦蝶”以奇幻写哲思,表达着人心的自由自在、空灵写意;“牡丹亭”一梦以唯美写刚烈,传递着人生的至情至性、信念坚定;“梦笔生花”以李白为型歌颂过人才情;“红楼梦”以上帝视角俯瞰人间百态……在中国文学里,梦是洒脱自在而充满隐喻的,是虚实结合而内涵万千的。

    然而在后来,在中国历史中,民族的梦却是沉重的,是艰难的,甚至是危机四伏而血泪交织的。近代以来,中国在世界变革的浪潮中落于人后,积贫积弱,四面楚歌。面对岌岌可危的山河潦倒,面对遍体鳞伤的家国现状,此时的民族梦,不再只是个别文人案头的一份书写,而是扩大成为国人心底共存的一种隐痛:梦祖国繁荣昌盛,梦中国雄风重现。

    戊戌变法,怀揣着理想主义者一份变革维新的中兴之梦;洋务运动,残存着清王朝最后一次救国图存梦;辛亥革命,呐喊着恢复中华的独立梦……这些梦,有些破灭了,有些夭折了,有些梦过就碎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以收拾旧山河的形象再一次站到世界面前,我们民族的自强梦,才于苦难中正式开始。

    一个百废待兴的大国要实现梦想,并不容易:建国三十年,主要以稳定政权为最高任务,这个阶段,我们更多仿照的是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以发展经济为时代命题,这个时期,我们更多学习了欧美模式。中国俗话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群经之首《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社会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起伏式前进的,经过了政治和军事的刚性命题,就要有经济和文化的柔性主题,刚柔并济、阴阳平衡。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真正到来了,国强和民富的基础打下之后,“文昌”将成为未来的主角;自中国人民的生存家园和物质食粮得以满足之后,精神家园和精神食粮也真正受到重视、逐渐得以富足。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