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达标景区摘牌再难也得干

03.04.2015  16:24


        尽管是在预料之中,但消息一旦传开还是让不少“榜上有名”的景区感受到了剧烈的“痛”——国家旅游局昨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共有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其中,4A级旅游景区2家;10家5A级旅游景区受到警告并被责令限期整改。消息一经发布,社会普遍认为这次国家旅游局是“动真格的了”。
      “退出制度”一再被强调
          如果足够敏锐,就会发现在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之前,国家旅游局近期已经多次释放了将采取摘牌手段加强管理的信号。
          第一次是1月15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履新两个多月的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作工作报告时强调,建立健全服务等级“退出制度”,对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摘掉一批市场秩序混乱的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牌子,处罚一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
          第二次信号是在33天之后的2月17日,国家旅游局印发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实施“515战略”的《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的通知,再次强调今年要健全服务等级“退出制度”,明确“让优秀旅游企业脱颖而出,让不法企业得到应有的惩罚。”
          此外,李金早还在多个场合表示了加码市场监管的决心。1月5日赴云南调研时,他在会见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时表示,“希望云南在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推陈出新,为全国旅游业创造出新经验,做出新示范。”他还在3月13日参加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暨第一批社会监督员聘任会时说,“全力支持社会监督员工作,对于他们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将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有处理,切实为广大游客营造更优质的旅游出行环境。”
          至此,旅游主管部门整顿市场秩序、下决心取消名不副实的“牌子”已无悬念。作为1998年制定《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服务标准》的主持者,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认为,“16年间,全国2万多家景区中,A级景区已有近7000家,势头还在不断发展。已经到了打破一评定终身的时候,只有形成能进能退的局面,才能确保旅游景区标准的活力和权威。”评A的初衷是提升服务和管理
          从2001年推出首批187家4A级旅游景区,到2007年推出首批66家5A级旅游景区,再到今天5A级景区已达180多家,从地理版图上看,A级景区已经从当年的点状分布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从点到网的发展并非坦途。“景区标准最早是1998年制定、1999年推出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凌云教授参与了当时A级景区标准制定研讨工作,并且长期担任景区复核委员会成员、5A级景区验收组专家。回忆这场长跑的起步阶段,他不断强调,对于手头没有景区资源的旅游局,能把A级景区打造成旅游业的金字招牌不容易。景区的“身份”复杂,文物、宗教、建设、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都有自己的下属景区。在A级景区标准面世的1999年,很多部门担心这是旅游局在圈地盘,都发文希望下属景区不要参与A级景区的评定。“当时干扰确实很大,有好几个省份的景区非常想拿这块牌子,但部门文件不允许,很矛盾。”魏小安说,好在标准的影响力之大,最终让这些景区下定决心冲破部门束缚参与评级。
      “旅游局开展这项工作相当不容易,标准最终能够被认可是因为当时景区的总体管理水平较低,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景区评定标准主要是希望以普及标准、宣贯标准、评定认证等工作为抓手,提升景区服务和管理品质。”张凌云强调,A级景区标准重点不在资源品类、品级,而是代表广大游客,对景区提出了服务质量方面的等级标准。
      “钱途”和“前途”扭曲创建动机
            新评上的越来越多,退出的却是凤毛麟角,A级景区的“含金量”开始遭遇质疑。“以前出去旅游,我们都会把当地的5A、4A级景区逛下来。现在可好,上网一查,遍地都是4A级景区,不少5A级景区更是听都没听过的地方。”游客顾先生觉得以A级景区作为游览指南已经不那么“有效”了。
            在专家眼里,A级景区尤其是5A级景区到了加强动态管理的时候。“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条件里,要想成为5A级景区必须‘同时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世界意义。有世界级资源实体’。但现在我们有180多家5A级景区。”张凌云说,一个国家能有近200个拥有世界级资源实体的景区吗?长远看,要是不加大动态化管理力度,只进不出,会损害标准的公信力。
          但另一边,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对这块牌子尤其是5A级的争夺仍然很火热。
          《XX县委书记立誓XX景区今年创成5A》——这是今年1月一家地方媒体的要闻版标题。类似于这样举全县、全市之力争创5A级景区的地方不在少数。至于动机,张凌云认为不排除有些地方是为了“钱途”和“前途”。“国家对5A级景区的标准非常严格,创建过程中需要投入巨资改建扩容。所以一旦拿下5A级景区的牌子,接踵而来的往往就是门票价格的提高。”张凌云说,除了景区门票等直接收入外,创建5A成功还将带来更多效益,例如景区品牌价值大大提升,招商引资更有优势,带动景区所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一旦5A创建成功,景区负责人、景区所在城市分管旅游的官员往往也有了“进步空间”。“有的省份,竟然承诺创建5A成功就给予景区负责人正厅级待遇,这是一种不良引导。”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有的景区缺乏世界级资源实体,就在游客中心等方面大搞建设。我见过有的景区投入1个亿建设游客中心,实际上景区评级标准里并没有规定游客中心的规模,只要有就行。”参观过绝大多数5A级景区的魏小安提醒,“再这么折腾下去,5A级景区创建就会变成土豪砸钱的游戏,变成投资的竞赛,标准的权威也会受到损伤。该是加强景区退出机制管理的时候了。”
  “摘牌”是个敏感话题
            随着A级景区越来越多,市场合理容量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2012年山东省旅游局曾对10家不达标的A级景区摘牌,接受媒体采访时,山东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工作人员坦言:公开摘牌多少存在一些阻力。“目前确实存在着评上A级景区以后,有些景区管理松懈,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在张凌云看来,降级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但怎么退出,尤其是能不能摘掉名不副实的5A级景区牌子,这个话题一直很敏感。
  敏感并非在于规则的缺失。为保证A级景区含金量,2005年7月公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规定,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复核不达标的,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2011年,国家旅游局再度下发文件,要求每年对10%以上的景区进行复核。
      但由于上述规定为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因不达标而被公开摘牌的景区寥寥无几。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仅有北京、山东、海南、河北、四川、甘肃等部分省区市的A级景区存在被摘牌情况,且大多是3A级以下景区,如2012年北京旅游委取消11家A级景区资格,其中3A级景区1家,2A级景区7家,1A级景区3家。
            对于更高等级的4A及5A级景区,被摘牌的情况不多见,偶有4A级景区被摘牌,也已经是休业较久,“主动”放弃牌子的景区。如2008年,海南热带海洋世界成为第一个被取消等级的4A级景区,但它早在2006年就已经休业。2013年,重庆市巫溪大宁河生态文化长廊被建议取消4A等级,该景区同样已停止全部经营活动两年以上。
            对于5A级景区施行退出管理,国家旅游局一直比较慎重。2012年,河南少林景、桂林漓江等景区因为旅游环境混乱、管理缺项等面临过摘牌危机。当时一纸整改通知书,在景区负责人及当地官员眼中犹如巨石压身。张凌云当年参与了暗访漓江景区复核工作,他回忆说,“当时听说广西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编辑了《整改简报》,每日一报,整改工作责任到人,谁影响谁负责,落实工作非常到位。”
              而在河南省登封市,景区外黑车拉客现象严重、存在“僧人”摆摊算卦等现象都与5A等级评定中的“周边环境与景观协调性”相悖。为配合景区整治,登封市甚至组建了包括公安部门在内的专案组,对塔林、十方禅院等景区内外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该专案组先后拘留了近百人,取缔关停了数十家无照经营户。”知情人透露。
              为了保住牌子,有些地方还会在“糊弄”暗访小组上面下工夫。“有一年,我们去暗访一家处于整改阶段的5A级景区,打车刚到景区停车场,保安就出来赶我们走,嚷嚷着说‘今天有人来暗访,你们的车不能停这里。’”某景区复核委员会成员告诉记者,那家景区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停车场秩序混乱,“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显是他们打听到了暗访的具体日期,只是没想到,我们是乘坐当地的出租车来的。”
          在昨天宣布的受到警告和限期整改的10家5A级旅游景区中,不乏五台山、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千岛湖、华山等知名度颇高的“大牌”景区。“看来国家旅游局开始碰‘硬骨头’了。”看到名单后,现场就有记者感慨。
          10家5A级景区被警告的消息传出后,很快吸引了旅游从业人员和公众的注意力。“这么做才能保证5A级的品质,游客才会买账。”有业内人员直言,加入5A和保持5A级景区品质是两个概念,要想让游客买账,必须整改甚至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景区。
      修标已在筹划当中
            然而,做减法并非易事。“A级景区特别是5A级景区是各地旅游的金字招牌,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摘牌必然涉及各方利益,出现阻力在所难免。”张凌云说,符合市场需求,才是A级景区标准能够在市场上立起来的关键。因此一定要往前走一步,完善细化退出机制,摘掉一批不符合标准的A级景区,甚至是5A级景区,维护好标准的公信力。
            1999年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曾在2004年进行过修订,至今已有10年。“一般而言,标准应该在出台5年后进行修订,以适应实际情况。”魏小安说,景区打分细则里已经有不少细则需要予以修改,比如在邮电服务细则中,要求景区“通信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现在大家都有了手机,这样的细则可以调整成景区内提供WIFI信号、手机信号通畅等。
          “有时景区咨询我们,要不要特地拉一条电话线,专门供检查用。我会告诉他们,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打国际、国内电话容易得很,根本不用设,这项我们都会打满分。”某景区复核委员会成员笑着说,“专家又不是机器人,打分得依据实际情况。”
          “还可以通过建立投诉平台等收集游客意见,向景区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整改依据、让旅游主管部门的工作更有抓手。”张凌云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景区“重评轻管”现象。国家旅游局也注意到标准中有些内容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规划与资源处处长方言告诉记者,目前2005年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修订已经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各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预计2015年年底前将会颁布新版本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届时打分细则和退出管理等都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