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住的昆明好人:行善永远是进行时

09.08.2016  17:46

昆明好人老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众多市民的关心与帮助。记者周密/摄

一条发给主治医生的短信,让“昆明好人”老张再一次感动了昆明。这个已经在昆明街头义务指挥交通26年的老人告诉他的主治医生:“小唐医生:你好!我这一生从来未进过医院,也没有什么重要亲人在昆明。所以,明天手术我本人签字。万一出了意外,不用院方负任何责任!……

在老张因为右下肢浅静脉曲张、右下肢溃疡、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入院治疗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延安医院方面带头减免治疗费用,医院职工还自发筹款为老张解决手术费用及后期护理、营养等费用。在媒体对老张住院的事情进行报道后,大量爱心市民来到医院探望老张。出院后次日,线还没拆,老张立即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一直在这个路口站下去。

昆明好人”老张遇上了困难,倾城而动,能搭把手的昆明人都“”了老张一把,这是昆明向善的力量。

令我们关注的是,除了老张,其他“昆明好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他们还在继续做好事吗?

昆明好人”们一直坚持行善,传递正能量。但值得关注的是,向善并不只是某一个人的事情,它更应该是一个社会合力来进行的事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媒体的聚光灯离开这些“昆明好人”之后,社会关注度慢慢下降,爱心赞助来源逐渐减少,但即便如此,“好人们”还是纷纷表示,要继续坚持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不会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让这些“好人”能把善行坚持得更为长久、更为顺畅一些?

代琼兰

行善永远是进行时

现状:仍然义务赡养帮助着27人 难题:暂时没有

来看这样一组数字:自1979年开始,照顾孤寡老人37年,最多时同时照顾38人,如今仍然义务赡养、帮助孤寡老人及孤童共计27人。被帮助者当中最大的正在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最小的刚刚进入高三,准备书写人生的新篇章。对他们倾注了无限关爱的,正是“昆明好人”代琼兰。对她而言,行善永远是进行时。

不用了,没有难处,我们自己可以维系,不用麻烦了。”这是代琼兰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自老人院创立以来,外界的爱心善举为老人院的延续提供了持续的帮助。“街道、社区负责人都经常打电话过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有没有困难,之前相关部门曾捐款18万元,为老人们修了一间烤火室。在我2004年筹建养老院的时候,一些朋友、爱心人士听说后,主动找上门来借钱给我。大学生们也会经常来看老人,我看着这些年轻人学习去爱,心里非常安慰。

这位普通的农妇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我只是给那些孤独的老人一口饭吃,让他们有一份家的温暖。”代琼兰的手机里保存着大量养老院里老人的图片、视频,留存在手机里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她的珍贵记忆,是她的温情所在。

运营养老院12年,代琼兰也有过极端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老人们离世前,大都要经过一个长期卧床、丧失自理能力的时期,大小便都难自理,工人们每天要煮饭、种地、喂猪,工资也不高,我就想着这些活都自己来,但确实不容易。”但她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放弃了,那这些老人又该怎么办?“想放弃的时候很少,但想坚持的时间很长。

多年对他人的无私奉献也让代琼兰对家人亏欠不少,谈到自己的父母时,她哽咽了:“父亲是1990年去世的,当时我忙着干事,每天只能陪伴老人两个小时。”后来,由于忙着照顾养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代琼兰甚至没能参加自己女儿的初中家长会,“当我后来去帮我领养的两个孤儿开家长会时,才知道家长会是这样开的,家长坐在孩子的座位上,孩子就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扒着窗户往里看。我都不敢想,我缺席家长会的那几年,女儿是怎么过来的。”而现在,维系这家孤寡老人养老院的费用都是代琼兰的儿子起早贪黑苦来的。但不论怎么难,她从没开口向政府要过一分钱。

回忆往事,代琼兰眼里都是温暖:“我赡养的第一个老人有语言障碍,但我每次回到家他都会牵着我的手把我拉到厨房让我吃饭。哪怕我只是因为登山腿脚酸痛,他也会以为我是生病,一脸关心地提来水和盆,想帮我治疗护理。

刘正华

做盐做光做教育

现状:荣华学校还在 难题:还不上的高息债怎么办?

2012年4月12日,本报一篇《痴心校长亏百万也要坚守办学》的报道,让很多人认识了荣华学校校长刘正华这个为办学校变成“百万负翁”的前商人。

2005年底,通过朋友介绍,刘正华接手一家民办学校——荣华学校,她没想到,这是她唯一不赚钱的生意,荣华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流动人口子女,许多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都有辛酸的故事。刘正华经常善心一动,就减免了他们的学费,甚至倒贴钱。

为了这所学校,曾“腰缠万贯”的她,已陆续卖掉了多年打拼积攒下来的房子、车子,把所有积蓄投入学校运营。2013年,随着荣华学校所在的福德村拆迁改造,刘正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刘正华和她的荣华学校去哪了?她还在做慈善吗?带着这些问题,记着辗转找到了刘正华。

时隔近3年,记者再一次见到刘正华时,她穿着一件时下年轻人很喜欢的海魂衫,头发依旧梳得一丝不苟。

荣华学校一直在,只是搬到了六甲,过去一直贴补荣华学校亏空的七彩云花幼儿园没办下去了,现在还欠着10多万元的高息借款,一晚一晚地睡不好。”刘正华说,2013年学校发生的火灾让房东非常不满,为此她锁掉了一半教学楼,官渡区教育局送来的电脑全部在里面。筋疲力尽的她也没心思再和房东理论,到了搬迁的最后期限,刘正华带着几百张桌椅、一张大办公桌、一台别人捐助的电视机、一台复印机和两个破旧沙发,将荣华学校搬到了六甲,校名还是“昆明市官渡区荣华学校”。

2011年下半年,刘正华在离荣华学校40分钟脚程的万德村买下“七彩云花”幼儿园,每个月收费200元,有60个孩子,一年辛苦到头,除去各种开支,略有盈余,刘正华也一直靠着这笔收入支撑着荣华学校,这也被她认为是“力挽狂澜”的一招。但去年6月的一天,叮叮当当的声音盖过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房东开始在二层楼上加盖房子,这一盖就是整整8个月,期间,很多家长怕施工不安全,纷纷把孩子转走,最后只剩下5名孩子。更要命的是,合同没到期,房东就把房租涨了。拿不出房租,房东给刘正华下了“逐客令”。最后,连同幼儿园的全部家当,房东把房子锁了起来。为此,刘正华想过很多办法,但都没能解决。

这几年,刘正华似乎更孤独了。之前小女儿看到她一个人这么辛苦,出任荣华学校副校长,可现在女儿结婚生孩子后,不管刘正华怎么劝说,她都不愿意回到学校了。但刘正华说,我还要继续办教育,做盐,做光,做蜡烛。

王兰兰

煮稀饭也要支撑下去

现状:捐款大幅下降 心愿:建一所失独老人养老院

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城市,王兰兰10多年来都不忘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接踵而来的“十佳感人母亲”“昆明好人”,到“云岭十大孝星”,再到“最美的中国人”,让王兰兰倍感担子又重了,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用许多人看得见却难以做到的善行,扶危济困。“我只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有人人都来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荣誉和光环背后,王兰兰还是日复一日地买菜、做饭、照管老人、给山区孩子捐衣赠物,她还是无数山区儿童最敬爱的“妈妈”,无数孤寡老人最依赖的“女儿”。王兰兰本不愿面对媒体了,可她这次却破例答应了记者的采访,只因为她有两个未了的心愿。

7月19日早上不到8点,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志愿者已经开始为一天的伙食忙碌开了。10多分钟后,一辆面包车停在了门口,虽然下着雨,王兰兰却顾不得打伞,提着大包小包的菜,大步冲进食堂张罗起来:“今天的莲花白嫩得很,没有丢头,把芯子切细点也能吃。”对于王兰兰的“”,志愿者很能理解:“爱心食堂的经费都是靠王兰兰‘化缘’来的,大家能省则省。少的时候,保证每顿两素一荤一汤,多的时候有五六个菜,而且3天之内不重样。现在物价高,不‘抠’实在不行。

原则上,每位老人每月交200元,比原先涨了20元,可还是有一些老人交不起钱。遇到交不起伙食费的老人,尽管自己每月也只有530元的低保,王兰兰还是倒贴给老人两三百元。“老人从兜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二三十元,我怎么忍心接过来。”王兰兰说。

除了锦旗和牌匾,墙上最显眼的就是爱心食堂经营账目公布表:售饭卡收入16230元,经营成本29553.9元,经营利润-13233.9元。王兰兰有一个本子,专门记着爱心人士、企业的捐款数额。从2015年2月至今,一共有18页,可今年的数字却只占了不到5页。对此,王兰兰也能理解:“现在大家都不容易。

爱心食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照这样下去,你能坚持多久呢?”王兰兰说,这是无数人问过她的问题,也是她最不愿回答的问题,“我什么办法都会想,只是从来没想过放弃,就算是煮稀饭,我也要支撑下去,这些老人离不开我。

王兰兰的心,还被和她一样命运的失独家庭所牵动着。“我想办一家专门接收失独家庭的敬老院。”但王兰兰自己也知道,这个心愿比支撑爱心食堂运作还要难。

秦晓红

爱心早点3年不缺席

现状:一如既往提供爱心早餐 难题:暂时没有

早上8点,66岁的张庭明准时来到永益巷“益康一家”餐馆,每周一到周五,他都会准时到这家早点铺里吃免费爱心早点,3年多来,一直如此。

2013年,永兴路社区党支部开展“百项服务进社区活动”,计划在社区内联系一家信誉好、收费相对合理的餐馆,为社区里的独居、空巢、孤寡老人开展送餐服务。社区书记杨菊芬找到了秦晓红,秦晓红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早餐服务就这样开展起来了。“但我在送餐服务中发现有部分孤寡、空巢、贫困老人出行不便,生活比较困难,即便是按照一碗米线4块钱算,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个时候,我就打算为这10位老人提供免费爱心早餐。

从2013年2月25日到现在,秦晓红一直在坚持,每天她都要给老人们更新早餐菜单:米线、饵丝、馄饨、稀饭……免费早餐的钱,全靠秦晓红的小餐馆,“以前我不卖早点的,但自从给老人们提供早餐之后,每天早上6点多我就得去菜市采购,7点多到店里开始做准备工作。”坚持提供免费爱心早餐,难的不仅仅是资金,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店里的活计有时候让秦晓红夫妇颇感费力。秦晓红这几天到省里参加培训去了,餐馆里就只有丈夫和一个小工在操持,“晓红不在,店里头这些事情都得我来张罗,我们小本生意,也请不起长期工人,都是小时工。事情太多了,忙完早点要忙午饭、晚饭的生意,这样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秦晓红的丈夫今年已经60多岁,在仅够一人转身的小厨房里忙着收拾打扫,把厨房弄得非常干净。但不管多累,秦晓红两口子都觉着,只要这小餐馆在一天,爱心早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瞧着他们忙的时候我们也想搭把手,但我们老胳膊老腿的也怕帮倒忙。”张庭明是一个失独老人,和他一起吃免费早餐的老人们,都居住在永昌街道,失独、鳏寡孤独、独居、贫困……对于张庭明等老人来说,秦晓红的餐馆不仅仅是吃早点的地方,更像是个家。“今年过完年不久,秦老板找人来把铺面重新装修了一下,把以前的矮桌矮凳改成了现在这种结实的木桌,我们都跟她说别整了,费钱,但她一直坚持,想让我们吃得更舒服些。

张爱清

会站到站不动那天

现状:恢复健康 隐藏难题:更老之后谁来照顾?

7月14日,老张出院回到环城东路与人民东路交叉口继续义务指挥交通的第二天,右腿裤腿已经放了下来,遮住白色绷带,他恢复得不错,行走稳健。在街口那些穿着协警制服的人中间,一眼就可以认出他:背最驼,可指挥交通动作幅度最大的那一位。

2007年,张爱清因为17年坚持在街头义务指挥交通,被评选为“昆明好人”。从2006年被媒体关注起到现在,10年时间,老张换了三次房,有了低保,每个月拿着90元的养老金。“以前一个月的房租现在够交一年的,50多平方米的房子,宽宽敞敞挺好的。我有低保也有养老金,还有爱心卡,钱够用啦。”2012年,从官渡区长村搬出后,老张搬进了昆明东郊的廉租房。每天,他都要坐10个站的公交到环城东路与人民东路交叉路口“上下班”。在路口,老张还挂着两个自行车篓做成的“善款箱”,有别于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清”,老张生病以来,许多路人都往这两个篓子里投递爱心款。

下午5点钟,雨点袭来,直行的绿灯还没亮,但不少行人已经趁着左转灯过街。“莫急,你们莫急嘛,绿灯亮了再过嘛。”老张一边说着一边上去拦住闯红灯的行人。雨势渐渐大了起来,老张到街口的商场里避雨,珠宝店的售货员递了一盒烤豆腐给他,“他牙不好,别的咬不动,他做了这么多年好事也不容易,我虽然能力有限,但能帮到他一点是一点。”老张跟商场里的售货员们都很熟,他打招呼的方式是热情地拍一拍对方的肩膀,然后瘪笑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开。虽然能说话,但失去听力的他很难跟人交流,“我听不见,用纸笔始终太麻烦,人家还要做生意呢。

老张啊,你站进去一点,别淋着雨,脚还没好呢。”54岁的延安医院护工杨映元一过路口,就跑向老张。7月16日,老张去医院拆了线。杨映元结实的身板“罩住”老张瘦小的身子。“哎呀,你看看你,辣子沾到嘴上了,快擦一擦。”杨映元从兜里掏出纸巾,细细地给老张擦去嘴角的辣子皮。长着老人斑的手背与一张充满褶皱、长着白色胡须的面孔汇合在一处。

旁人好奇地观望着这对“老哥们”。“我俩以前不认识,只是每次路过时都看见他在那里指挥交通,好几年了。他住院这几天,上厕所、擦洗身子什么都是我帮他。”尽管认识只有6天,但杨映元特别关心老张,“他今年都66岁了,又没个子女,以后如果走不动了或者又病倒了怎么办?

龙建光

只要孩子们好就行了

现状:收留着10多名孩子 难题:孩子户口和学费

黑林铺镇新村78号,一栋城中村4层楼的普通民居,有一个特别的家庭,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却有10多个孩子。这个特殊的家庭就是2014年“昆明好人”龙建光的家,这些孩子,与龙建光没有丝毫血缘关系,都是他义务收养的,这些娃娃不是孤儿就是流浪儿。近20年来,在龙建光的助学家园得到读书、生活资助的孩子已接近50人。

用龙建光的话说,他们是从别人眼中的“傻子”一点点变成了今天的“模范”。

为了照顾孩子,他放弃了送三级智障的小女儿读书的机会,对于家人,龙建光心底满是愧疚,但他放不下收留的孩子:“有时确实是想狠狠心,不再接收送来的孤儿了,但看看可怜的孩子,我又心软了。

越来越多的荣誉也降临到这对夫妇身上,从省里到全国,“道德模范”“五星志愿者”“昆明好人”等荣誉纷至沓来。连村里的街坊都改变了先前的看法:“原来人家不是傻,是做好事,是模范。

现在的龙建光想得更多的,还是孩子的事。看到孩子们学习不错,龙建光很欣慰,但他心里也有着自己的计划:“我还是希望能把这些孩子送到教学质量好一点的学校读书。

但他的想法还是与现实有一段距离,一方面是费用问题。“每个孩子现在在小学的费用就需要600块钱,即使去了普通初中,书费加其他费用,每个学期都要1500元左右。”龙建光说,9月份,还要接收3个孩子,其中两个就是要上初中的。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户口问题,龙建光收养的有些孩子一直都没有户口。

尽管问题接踵而来,但关于未来,龙建光还是信心满满,这么多年能维持下来,全靠社会爱心人士、亲朋好友,尤其是多年来持续关注和支持他的公益人士和朋友,“没有他们的资助,我和妻子绝对没法维持和坚持,这些也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奉献爱心,为我们的社会减轻负担,这是我的人生目标,也是我的幸福真谛。只要孩子们好就行了。”龙建光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长大。(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娴 记者李双双 实习生伊洪汰 赵泉鉴)

短评

好人是老张老李 也可能是你我

街头义务指挥交通的老张、孤寡老人最依赖的“女儿”王兰兰、亏百万也要坚持办学的“痴心校长”刘正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明好人,他们用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需要讲好“昆明好人”的故事,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好人、争当好人、关爱好人的浓厚氛围。“昆明好人”的感人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细细体味,这就是我们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好人精神的宣传引导,掀起人人心存善心、从我做起的热潮,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温馨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有“友善”二字,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宣传学习“昆明好人”,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因为平凡故事最暖心,身边的好人事迹,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让人易于接受。

讲好“昆明好人”的故事,帮助好人走得更远,让好人不孤单、有好报,既是对好人的鼓励支持,也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举。比如“昆明好人”老张遇上了困难,倾城而动,能搭把手的昆明人都“”了老张一把。这是昆明向善的力量,人们在关爱好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进而崇尚好人、争当好人,形成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社会满满的正能量。

好人是老张、老李,也可能是你我。让我们以好人为榜样,凝聚向善的力量,从善如流,关爱他人,温暖自己。(一孔)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
云南旅居的新宠儿竟然是TA?
旅居,从来不是单一的气候、观景、亦或者文化、投资,Zhifang.com
昆明二环内5个新盘蓄势待发
今年以来,昆明二环内多个停滞多年的项目有了新的动作,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