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打造平安西山

18.08.2015  18:25

  中新云南新闻网8月18日电 7月,傍晚昆明的气候最是凉爽宜人。 到家门口的南亚风情园散步,是江可和两岁女儿的固定活动,闲逛得再晚,广场前闪烁的警灯的移动式岗亭,总会让她感到安心。

  虽然居住在全昆明最大的城中村,但晚上下班,严春丽一个人回家也不发怵,24小时巡逻的护村队员、民警、各路口的监控探头和闪烁的警灯,都是她安全感的来源。

  自从居住了近20年的丹阳里装上了“爱心”防盗门,附近楼房再也没有小偷“光顾”,即使不在家,李阿姨也不再担心家中会失窃。

  昆明主城西南,总面积881.32平方公里,46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让西山区成为昆明市面积最大的主城核心区。

  这里有南亚风情第一城、万达广场和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几大新兴的商务中心,有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小区,有像永昌小区、棕树营这样的老旧居民区,有人口密度为3.89万人/平方公里的昆明第一大城中村船房村,还有每天迎来送往数万人次的四大客运站之一——西部客运站。

  近80万常住人口的聚集,彰显着这一区域的日渐繁荣。然而,热闹的背后,是复杂的人员结构和情况各异的防控难点,西山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面临新的考验,为此,西山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应运而生。

  经过近3年的努力,多样的举措让“平安西山”这张大网覆盖到了辖区每一个角落,并在2014年夺得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昆明市第一、省级先进平安区、全国法制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365"工程铺就西山平安网

  社会治安的成果,往往反映在人们生活最细枝末节的地方。

  用3年的时间,全面铺开6张治安网络,5项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主力军作用,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

  这是西山警方在2013年提出的目标。

  6张网络即:全面建成覆盖全区的城乡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街面巡逻防控网、技术防范监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区域防控协作网。

  5项机制即:建立完善的社会治安动态化管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严打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突出治安问题综合整治机制、基层群防群治长效机制。

  这个被称为“365”工程的西山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历经了近3年的打造之后,逐渐构建起西山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多发性侵财类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大幅上升。

   以人“”安

   五位一体”打造城市社区治理典范

  2013年5月,姚女士购买了位于盛高大城小区的房子,正式在昆明安了家。当她因为要到物管重新备案住户信息,第一次走进挂有“五位一体”为民服务站时,金牛派出所社区民警微笑着递过来一张人口信息采集登记表。这是她对自己所住的小区所提供的服务,区别于别处的第一次直观认知。

  在此之后,办理户口迁移、身份证补办、护照遗失办理等事宜所需的手续,到物管交个水电费的功夫,就能顺带咨询,为她省去了很多“跑腿”的麻烦。

  很多次,她看到房东带着租户到服务站采集登记租客个人信息,看到出入小区的装修工人、搬家公司和装饰公司也需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所有的一切,都让姚女士觉得很安心。“虽然我未必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可是民警对每家的情况都掌握,进出的人员也都会留下痕迹,即使有坏心的人,也会有所顾忌,进了小区就感觉受到了保护。

  所谓“五位一体”,就是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警务室、业主委员会和盛高物业管理公司“五方”,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协调社区建设相关事宜,“五方”成员之间交叉任职,实现小区共管、社区共建、相互配合、统筹推进。这已经成了西山区社会治理的典范。

  随着城市改造升级,原来金牛派出所辖区内城中村、批发市场拆迁后,建成了数个居民小区,派出所服务也彻底向新密集型居民住宅小区服务管理转变。仅盛高大城,目前住户就有2041户,未来随着周边小区的逐步建成交房,这一片区人口将达10万人,是派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说到底,社会治安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但是要实现实有人口信息采集,靠民警入户登记,显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管住人就管住了社会,管住了治安。居民搬进搬出,未必会与派出所有关联,但却必须与物管打交道。”金牛派出所负责人介绍。

  经过与物管公司、盛高大城社区居委会的多次研究协商,“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和房屋建设交房同步、和入住办理物业同步、和卖房租房搬出同步”的原则被确定起来,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有了成效。

  2013年,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要求,社区党组织、业主代表也加入进来,一个服务中心就承载了多项功能,“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正式形成。

  如今走进盛高大城“五位一体”服务中心,小区居民入住、房屋装修、证照办理、买卖房屋、搬进搬出等事物,都形成了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群众。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西山公安分局负责人在调研后,在通过技防设备的增加,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集到的信息可直接上传至公安网,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

  “派出所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也是对我们提供的物业服务加分,让我的服务优势翻倍、服务增值,小区的服务品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物管费用的收取。”盛高大城物管公司负责人介绍。

  雁过可留痕,人到必登记。金牛派出所按照“基本信息+N”的信息采集方式,实现了“查房知人、人房一致”的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2041户基本实现了信息采集率、准确率、更新维护率达到100%。

  “五位一体”已成为西山区城市社区综合管理的典范。

  目前西山区公安分局与前卫街道也正在着手开展泽惠园片区“五位一体”基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成功模式,将在全区持续展开,“6网”中的社区防控网络也逐步完善。

   以房管人

   围院式”管理破解城中村治安难题

  城中村的治安管理,无论搁哪儿,都是个头疼的治安难题。

  人员大量聚集鱼龙混杂、流动性非常大,刑事案件、侵财案件多发等,让城中村的治安问题饱受诟病。

  但在西华派出所辖区内的船房村,仅去年流动人口就增加了1万多,可治安警情却实现了同比下降。西华派出所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不断升级的围院式管理。

  前些年,船房社区的名字总是与全市城中村治安警情“黑榜”联系在一起。

  面积仅1.8平方公里的船房社区,下辖12个居民小组,出租房2512栋,常住人口3836人,外来流动人口就有8万余人。人越多,治安要素就越复杂。“33000余个房间出租,人口密度为3.89万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89倍。”西华派出所所长邓刚说,摸清人员结构,是控制警情的核心和难点,但要摸清3万多间出租房里都住的是什么人,即使用上所里的全部警力,一年之内也未必能查完,而且租住人员信息随时都在更新。

  要解决这里的治安问题,还得从加强房主对租房客的管理、加强收集租房客信息等方面入手。为了掌握租客信息,在推行围院式管理时,西华派出所将一本“循环登记本”发放给房东,里面的内容包含了房租、水电、押金等房东关心的信息,还包括了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等公安机关所需的内容。租客登记和电子门锁的推广,让警情得到了控制。

  2013年,西山区公安分局再次对船房村围院式管理调研,根据居民需求的变化,对围院式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更加智能化的“围院式管理”横空出世,城中村治安管理迈向了智能化。

  想在西山区福海街道船房社区租房?很简单,下载“船房社区1+1”手机应用程序,每家门前都贴着二维码门牌,用手机轻松一点,房东电话、有无空房、出租房间的面积,一扫可得。

  这是针对出租屋量大面广、类型复杂的特殊情况,由西华派出所牵头,船房社区按照实有房屋全部纳管的要求,建立的房屋编码制度。

  近日记者走访了船房村,在社区民警的指引下安装了应用程序。点开之后,只要一扫二维码门牌,房东的联系方式,该栋楼房中房屋出租的情况便都一目了然。“很方便,省了好多事情。”刚入住船房社区的李林说,自己一个多月前到船房社区找房子,在朋友的推荐下安装了“船房社区1+1”,扫了二维码看房,2个小时就找到了合适的房子。他说自己在昆明已经居住了4年,这次找房子是花时间最少的,也是看房最顺利的,因为5个房东的电话都打通了。而不少船房社区居民也表示,有了这个二维码,不用再把自己的电话信息高悬于大门上,接接电话就能把房子租出去了。

  西山区各级共投入110万,投资开发了“船房社区1+1”围院式管理系统、手机应用程序和制作二维码门牌。按照一户一码、统一编号的原则,给每栋房屋制作二维码门牌号。通过数据绑定,能够实现信息系统与二维码自动关联,为出租屋配添上“电子身份证”,有效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鲜活度和便捷度,形成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智能化管理网络。有效解决流动人口找房难、本地房东租房难、公安机关信息掌握难等现实问题。

  在船房社区、西华派出所便民大厅,以及每家每户的房屋内,都贴有下载安装“船房社区1+1”应用程序的二维码。并根据民警、房东和租客的不同需求,设置了三种权限。

  一扫二维码,租客看到的是房东电话和房屋出租情况,民警可以通过扫二维码,了解房屋内的人口信息。而房东可以对租客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和管理,并帮助租客提交办理暂住证、居住证等申请。“以办理居住证为例,按照原来的规定,需要带房东的登记手册和租房合同到派出所办理,但现在有了这个平台,租户的信息已经被房东通过微信上传了,派出所已经掌握了相关信息,所以他办理证件就不需要额外审核和出示相关的证明了,实现了信息代替人跑腿。”邓刚介绍,只要前往船房社区的14个便民服务点,就可以安装公众版手机服务端,不仅实现房屋租赁,还可以享受法规咨询、办证预约等便民功能。

  如今在昆明,提到围院式管理,西山辖区内的船房社区,便是最成功的代表,长期被列为省、市各级平安建设的观摩点。

   四个一”服务

   突出治安问题得解决

  几年前,李亚娴和朋友租住在棕树营片区。这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她住的楼院没有物管、门卫,大门形同虚设,楼院被盗是常有的事。她的邻居曾在一个月之内被蟊贼两次光顾,自己在家午休,亲眼目睹家门的锁被撬开之后小偷逃走。

  “连续的盗窃发生后,单元楼门口曾贴出一张通知,号召大家共同出资来安装单元防盗门,同意的就在对应的房号后面打钩。可这里住的几乎都是和我一样的租客,房东也不愿意来出钱,最后不了了之。”出于安全考虑,她搬到了翠羽丹霞居住。去年她回到原来的住处看朋友,发现单元楼口已经装上了崭新的防盗门。

  一把温馨钥匙、一把放心所、一扇平安门、一片真心实意,这是由棕树营派出所牵头为居民送出的平安防控“礼物”。为解决治安管理难题,2009年开始,棕树营派出所民警开始动员社区居民安装防盗单元门。然而由于辖区部分房屋是出租房,人员流动性大,加之小区里很多住户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栋楼里的住户意见很难统一,动员工作难度很大。然而社区民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居民希望安装防盗单元门,如何解决居民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棕树营派出所民警决定,自己协调经费,为辖区未安装防盗单元门的单元装门,为损坏的防盗单元门换锁及提供维修,并将钥匙发放到居民手中,不让老百姓花一分钱。

  2013年10月,第一扇防盗单元门在翠微里小区成功安装。一扇门,挡住了小偷,也拉近了民警与社区居民心与心的距离。一天清晨,棕树营派出所民警身着警服在小区一餐馆吃早点,一位老者主动上前询问民警的身份,当得知是棕树营派出所副所长孙云菁等人时,老者立即向他们表达感谢之意:“感谢民警帮我们安装防盗门,你们真心为老百姓着想,为我们办了一件实事。

  一扇防盗单元门的安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由于安装防盗单元门后,张贴小广告的人员不能随意出入,很多小区屡禁不止的乱贴小广告的“顽疾”也迎刃而解。民警为居民办的事实得到了西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棕树营派出所辖区仅2014年就免费安装了70道防盗门,配发钥匙5040把。2014年,该项目被列为西山区8 件为民实事之一,区政府拨款150万,在全区范围内推广;2015年,西山区政府预计投入300万专款继续推广此项惠民工程。

  今年由于该项工作的持续推进,棕树营派出所上半年共接报入室盗窃案件36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50%,群众放映突出是社会治安问题已有大幅改善。“今年安装工作还要继续,为了节省成本,尽快为更多楼院建立保护,因损坏失去功能的楼院防盗门就进行修缮,同时也加大了辖区的巡逻、发动居民开展群防群治,治安问题的总和整治机制已经形成。”棕树营派出所负责人介绍。

   警力下沉

   常态严打促长效平安

  客运站是人流聚集的核心区域。马街派出所辖区的西部客运站,每天客流量多达3万余人,进出车流量达1000辆次。

  客运站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第一站,但也是治安问题的高发区。丢包诈骗在这里曾经十分常见。“2010 年,派出所平均每天接报6起警情,诈骗的案子很多。”谈起辖区的治安难题,民警并不忌讳。为了减少发案,降低群众的损失,马街派出所也尝试了不少方法,在客运站设置了移动警务亭,派驻了6名民警,几乎24小时工作,专司防范,并加强了巡逻防范。虽然对警情数有一定的下降,但并未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

  “破案难度很大,因为整个诈骗的过程就像一出电影,换了多个场景,团伙集体出演,犯罪是移动进行的。派出所的刑侦力量有限,刑侦民警除了破案之外还要承担很多其他工作,给打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打处困难,防不胜防,民警也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许久。

  警力下沉,推行“所队捆绑”考核模式,这是西山公安分局为了将严打整治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的一次创新尝试。

  分局将刑侦大队专业探组、法制大队案审中队与派出所办案中队“三支侦查力量”充分整合,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派出所大力推进试点工作。通过不断健全三支侦查主力军“合成作战”格局,进一步理顺所队关系、做精侦查主体,有力促进了侦查打击实效和执法办案水平同步提升。

  这一创新机制的效能发挥,让马街派出所一直呈高发态势的丢包诈骗案件大幅下降。刑侦大队民警加入,深挖犯罪线索,专职破案、连续蹲守,打掉了长期在西部客运站丢包诈骗的4 个团伙。从几个数字就能体现“所队捆绑考核”模式的效果:2013年到2014年,诈骗警情下降了24%;从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这一数字持续得到控制,再次下降了36.3%,以打促防效果明显。

  自创新实施此项机制以来,西山公安分局近一年刑拘数环比上升8.8%,其中“两抢”案件刑拘数环比上升1.7%、盗窃类案件刑拘数环比上升6.9%,“两抢一盗”案件刑拘数在刑事案件刑拘数的占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14年刑事案件批捕率同比上升11.3个百分点,侦查实效得以提升。在打击“两抢一盗”等群众呼声高、社会危害广的多发性犯罪案件近年数据,可看出明显效果:2012年和2013年,总刑拘数同比分别上升67%和20.7%,其中刑事案件刑拘数同比分别上升42.9%和55.7%;刑事类逮捕数同比分别上升8.8%和20.7%;刑事警情打处率由2011年的3.96%,逐步提升到2013年的5.8%,今年上半年至今为5.25%。

   街面巡防

   多措并举创建“平安西山

  西山区有着最严格的民警巡逻督查机制。这是西山民警的切身感受。

  如果在街上,看到巡逻民警突然跑到某个摄像头前停下,可千万不要觉得奇怪,这是西山分局对民警在岗情况的监督和抽查。丹霞路新闻中心大门口,闪烁的警灯旁装了个指纹打卡的机器,这可不是中心员工上下班用的,而是西山区的民警“电子巡更”的打卡点。

  “点、线、面”结合是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的基本形态要求。为积极破解街面治安防控实效难题,西山分局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形势需求,有效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群众安全感,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抓手,创新实施指纹打卡“电子巡更”机制。工作开展一年来至今,全局各部门较好融入了“全警防控、齐抓共管”的新时期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将一切可用警力投入社会面防控,并统一纳入“巡更打卡”管理机制。

  街面防控力度加大了,一些发生中的案件,不等群众报警,就得到了控制。

  今年4月10日凌晨两点多钟,金牛派出所的巡逻车像平常一样在辖区内进行着当天最后一次巡更打卡,当行驶至春晓花园打卡点的时候,借着路灯昏黄的灯光,突然发现前面的两个年轻人扔掉手中的东西撒腿往前跑。看到此情景民警的第一反应是小偷。巡逻车一个急停,民警带领着协警一起跳下车,奋力追去。小偷是慌不择路,居然跑进了路边的一片在建工地内,工地四周都有围挡,民警毫不犹豫追了进去,小偷穷途末路,无处可逃,只有乖乖束手就擒。经审讯,这两个不到20岁的蟊贼两人从官渡区一路过来,专门找寻汽车备胎下手,沿途已作案两起。

  通过建立健全“巡更”管理督察机制及相应的配套考核奖惩机制,分局社会面巡逻防控勤务工作得到极大提升,社会面巡逻工作取得2013年度全市警种考核第一名好成绩,辖区“110”刑事治安警情稳定保持控制在全市较好水平,有力保障了社会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向前发展,促使“平安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辖区群众。

  “全区110接报警巡逻车分两班,每天组织警力投入29个移动警务亭、1个武装卡点和17个临时卡点,实行满员上岗和24小时工作,辐射周边500米,形成‘5分钟查缉圈’。”西山公安分局负责人介绍,除日常巡防工作外,每天还组织机关、业务大队、派出所警力在上学、放学4个重点时段,对辖区60所学校开展“三见”安全防范,全局700余名巡防保安每天分3个班次,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线路和公共场所的巡逻防范,定点定责到人。

   群防群治

   全面布控编制“平安网络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西山公安分局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治安防控,在各个社区都以不同的形式来开展,最终殊途同归,筑牢了西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在西山区船房社区居委会,活跃着一支专业联防队,联防队员每月都要接受考评,考核内容与发案率挂钩,并采取末位淘汰制,干得不好,负责区域经常出“状况”的一律解聘。经过多年训练和培养,这个原本只是看看自行车、盯些小偷小摸的社区联防,已经成为船房社区治安综治的精兵强将和“守护神”。

  不仅在船房,永顺里社区发动基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综治工作,组织上百名居民积极分子,成立了全省首家社区综治维稳志愿者协会。 2013年11月,为夯实社区综治维稳工作基础,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西山区综治委联合辖区派出所在永顺里社区成立了“永顺里社区综治服务站”,永顺里社区志愿者协会的服务工作得到了强力支持。“如今,永顺里社区志愿者协会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综治服务站来开展工作。”社区书记者文英说。为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为民服务的积极性,者文英表示,在志愿者中推行了“文明平安和谐积分卡”制度,积分卡上分别有楼道庭院联络员、社情民意信息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社区综治协管员、特殊人群帮教员、安全消防监督员、法律法规宣传员等选项,只要志愿者或者其家庭成员有效地履行7员选项中的一项职责,就可以得到相应选项的一朵小红花,年底根据数量多少进行表彰奖励。同时,也将此作为平安家庭、平安楼栋的评选依据,从而在社区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群防群治像一张大网在整个西山区拉开:白马西区社区“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联系群众为纽带,以群防群治为抓手”,提升了社区社管综治工作水平;复兴社区发挥楼栋长的作用,让楼栋长兼职社区“维稳专干”,让他们成为平安社区建设的“前沿哨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现在,在西山辖区,以盛高大城社区、船房社区为代表的城乡社区防控网已经全面铺开;以“电子巡更”机制的建立,街面巡逻防控网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各派出所与辖区公共单位的良好互动,让单位内部防控网、区域防控协作网得以建立和运行;对技术运用的加大投入,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让技术防范监控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的建立成为可能。

  依托“六网”建设,社会治安动态化管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严打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突出治安问题综合整治机制、基层群防群治长效机制在警务工作中逐渐成型。一张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防控网络,让“平安西山”的蓝图得以实现。